財經分析/中國造船業地位穩 訂單重返全球第一\李靈修
作為重振美國造船業的手段之一,美國總統特朗普曾威脅針對中國船舶徵收高額費用。但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獲得新船訂單54艘,載重量高達562萬噸,佔全球市場份額達57.8%,重奪全球第一。排名第二的韓國船廠接收新船訂單41艘、370萬噸載重,全球市場份額為38%。
2010年至2024年期間,中國連續15年蟬聯全球新船訂單榜首,2024年的市佔率甚至超過70%。
另外,根據中國工信部數據,2024年中國造船完工量、手持訂單量兩大指標分別佔世界市場份額的55.7%、63.1%。
今年3月份,特朗普表示計劃對所有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船舶收取高額停靠費用,其中既包括中國建造的船舶,也包括懸掛中國國旗的船舶。受此影響,3月份韓國拿下全球55%的新船訂單,中國佔有率則滑落至35%。
產能質量價格三方面致勝
但在船運業的集體反對下,白宮開始考慮降低對中國船舶的收費標準。不少行業人士指出,不論美國採取何種措施,從產能、質量與價格競爭力三方面來看,全球都找不到中國造船廠的替代選項。
另一方面,據英國倫敦海運諮詢機構德魯里(Drewry報告),除了長榮航運和韓新遠洋(HMM)之外,幾乎所有在美國靠港的航運公司都擁有中國製造的船舶,據初步估算,全球約有29%至31%的集裝箱船舶為中國製造。
在4月17日公布的美國301調查限制措施之中,美國港口費用的徵收範圍縮小,針對「使用中國建造船舶的國際航運公司」,以及「訂購中國建造船舶的航運公司」的限制條例已被刪除。
限制措施出現鬆動之後,全球航運公司又重返中國造船市場,此舉反映出中國造船業的產業地位依舊穩固,憑藉交付周期短與成本控制力,相對歐美日韓船廠的性價比優勢不可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