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吐魯番 火熱異域風
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吐魯番將千年文明沉澱與現代旅遊創新融合,打造出獨特的「新疆第一春」品牌,邀請旅客踏足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親身感受這裏的浪漫與傳奇。不過,吐魯番的最佳旅遊時節卻是在盛夏,此時不僅能夠親身體驗火焰山獨有的炎熱,還能暢遊葡萄溝與「地下運河」坎兒井的清涼,感受「瓜果之鄉」的甜美醉人,以及「歌舞之鄉」的熱情奔放。
文、攝︰應江洪
瓜果清甜羊肉味美
來到吐魯番,不可錯過維吾爾族傳統的達瓦孜(高空走鋼絲)表演,只見達瓦孜藝人身着華麗的民族服飾,腳踏細長的鋼絲,在高空中時而翻滾,時而跳躍,每一個動作都顯得嫻熟自如。這座城市的神奇之處不止於此,當地導遊用六個「最」來概括,海拔最低、氣溫最熱、氣候最乾、瓜果最甜、羊肉最香、長壽人口最多。這裏是亞歐大陸最低的窪地,盆地中部的艾丁湖,湖面海拔-154米。吐魯番盆地全年日照時數達3,200小時,夏季氣溫常突破45℃,地表溫度可達82.3℃,全年高溫日數超過100天,因此成為中國最炎熱、最乾旱的地區,自古被稱為「火洲」。
由於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瓜的糖度普遍超過20度以上,最高的可達27度,冠絕世界。這種極端高溫和乾旱環境也孕育了當地特有的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黑頭羊。它以戈壁灘上的耐鹽堿的野葱、駱駝刺等天然植被為食,輔以天山雪水灌溉區生長的牧草,形成了獨特的肉質風味。
千年石窟 首度開放
吐魯番這個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因其極端乾旱環境,保存下來眾多的古城、古墓、石窟石刻等,遊客可在此感受跨越千年的時空對話。據第三次全國文物統計,吐魯番現有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和石刻及近現代重要史跡等各類文物遺址1,491處,其中就包括於4月5日首次對外開放的吐魯番雅爾湖石窟。
雅爾湖石窟位於交河故城亞爾乃孜溝兩側台地懸崖上,古稱西谷寺,現存洞窟22個,分為上下兩層,目前主要對外開放的是4號窟和7號窟。其中4號洞窟是吐魯番石窟群裏規模最大的石窟寺,壁畫面積達110平方米,由前室和後室兩部分組成,頂部是8排千佛,一排是57身,兩側是說法圖。經過一年的保護修繕和數字化建設,遊客現在可以通過AR(增強現實)等數字技術,在虛實融合的場景中直觀感受這座千年石窟的藝術魅力。
土莊旅拍奇景地貌
走進擁有近2,000年歷史、獨特生土建築群、新疆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維吾爾族村落——位於火焰山南麓吐峪溝峽谷的麻扎村,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村口多家旅拍店,店門口均擺放着色澤艷麗的維吾爾民族服飾,提供服裝出租、化妝和拍攝等全流程服務,引得不少女遊客紛紛駐足體驗。
漫步麻扎村,四周環繞着赤紅色的丹霞地貌,蘇貝希河穿村而過,形成綠洲與荒漠共存的奇景。這裏的民居以黃黏土為建築材料,採用砌、壘、挖、掏等傳統工藝建造,形成冬暖夏涼的窯洞與平房結合的生土建築群,被譽為「中國第一土莊」。其建築風格融合伊斯蘭文化與維吾爾族傳統,門框與窗欞雕刻有花卉、幾何紋樣等精美圖飾,兼具藝術性與實用性。家家戶戶房前屋後栽種葡萄、杏樹、桑樹、榆樹等。盛夏時節,黃黏土民居與綠色葡萄園、紅色峽谷形成更為鮮明的對比,被攝影愛好者讚為「生土建築的博物館」。而麻扎村所在的吐峪溝大峽谷,還存有西晉時期開鑿的吐峪溝千佛洞,這一比敦煌莫高窟更早的佛教遺存,亦是這裏悠久歷史和多元文化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