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美術百年經典匯聚香江

「其命惟新」展出160餘件名作 呈現創新發展風貌
「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展覽昨日下午在香港會展中心啟幕。展覽匯聚130餘位藝術家,包括高劍父、高奇峰、關山月、黎雄才等160餘件經典作品,配合大量珍貴文獻、歷史影像與數字化多媒體技術,匯聚成六大板塊,沉浸式、全景式呈現廣東美術百年革新歷程,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嶄新風貌。另外,為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展覽還設置專門板塊,與香港市民共同回顧救亡謀存的烽火歲月。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出席開幕禮致辭時表示,這次展覽將展出超過100件經典作品,涵蓋了嶺南畫派名師大家的重要畫作,很多都是畫家以救國救亡為主題的著名作品,這些作品讓香港市民共同回顧救亡謀存的烽火歲月,加深大眾對抗戰歷史的認識,提升社會各界的家國情懷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他對藝術界提出三點期許:第一,以文脈為舟,深化粵港藝壇共融;第二,以創新為筆,拓寬藝術對話視野;第三,以民心為橋,厚植文化認同根基。
粵港合作孵化國際文化IP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致辭時表示,續寫新時代香江文化傳奇,需高舉愛國主義大旗,讓藝術成為精神的火炬。新時代新階段必須將愛國主義貫穿藝術實踐始終,使香港同胞在文藝浸潤中築牢愛國愛港的思想根基,推動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發展。需展開創新創造之翼,讓傳統煥發時代的光芒。新時代新階段必須大力推進文藝創作、文藝產品生產等各方面創新,努力推動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其命惟新」的姿態回應時代命題。需架接交流互鑒之橋,讓文化成為聯通世界的紐帶。新時代新階段必須充分發揮香港「超級聯繫人」作用,熔世界潮流、中華氣派於一爐,讓中華文化在交流互鑒中出彩出新。
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勁軍致辭時表示,期待粵港兩地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深化交流合作,一道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嶺南傳統藝術與現代創意深度融合,孵化國際文化IP,打造更多兼具中國精神、灣區特色、嶺南風韻的文藝精品,為賡續中華文脈注入新活力,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更耀眼的光彩。
據專家介紹,今次展覽有六幅重點畫作,包括林風眠的《白鷺圖軸》、李鐵夫的《盤中魚》、何香凝的《獅》、關山月的《綠色長城》、湯小銘的《永不休戰》以及黎雄才的《迎客松》。其中黎雄才的《迎客松》長逾11米、高逾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