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培訓牙醫人才 強化服務滿足需求
劉韋瑋 資深傳媒人
在香港睇牙醫,公營服務嚴重不足,私營牙醫收費,貴到使人咋舌,就連電視廣告都開宗明義的說:香港植牙要幾萬蚊㗎!這個歷史遺留的問題,一直為社會詬病。當局近日提出優化牙科服務,包括即將推出「社區牙科支援計劃」,為有經濟困難的弱勢社群提供資助牙科服務。同時將於下月起增加三成牙科街症服務名額,期望達至利民便民。至於增加三成是否足以解決問題,實在存疑。不過,總算是很大的進步了。
隨着人口持續高齡化、護齒意識日漸提高,帶動牙科服務需求,持續完善公營牙科服務,增加牙醫人手供應,全面鞏固牙科保障,當局責無旁貸。剛推出全新的「社區牙科支援計劃」可謂德政。計及「青少年護齒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學童牙科保健服務、公務員牙科福利,以及將於年內推出為學前兒童提供預防性牙科服務等多項措施,牙科保障可算涵蓋社會各階層。此支援計劃亦善用私營醫療力量,於全港設近80個牙科服務地點,提供補牙、拔牙等服務,快速提升服務量之餘,亦可減輕公營牙科的服務壓力。
牙科街症服務方面,衞生署指,由於診所的牙醫人手比例有所改善,故有空間增加牙科街症派籌名額,這對於飽受牙患困擾的市民來說可算是好消息。不過,本港整體牙醫人手在短中期仍然短缺,而以公營體系尤其嚴重。根據最新的醫療人力推算,2030年和2035年的牙醫人力差距分別為180和120名,估計至2040年才有望紓緩。
政府近年持續增加本地牙醫培訓學額,惟現實情況是,大多新畢業牙醫多選擇收入較高的私人執業方式,而不願加入公營牙科,至使當局以「增學額、填空缺」的如意算盤打不響!事實上,香港的牙醫課程在國際間屬高水平,惟本地卻面對牙醫人手長期短缺、公營牙科服務更呈現供不應求的困境,可謂荒謬。俗語有話:「牙痛慘過大病」,牙患不但影響食慾和健康,對於弱勢社群而言,更是一種負擔。
本港人口持續老齡化,加上護齒意識逐步提高,預料牙科服務供求失衡的情況將加劇,當局應多管齊下完善公營牙科服務,包括優化各項牙科支援計劃、進一步增設街症名額和提升效率。另一方面,除了增加本地培訓學額,亦應透過探討優化薪酬待遇和晉升階梯,以吸引和挽留牙醫人才、持續檢視引入非本地培訓牙醫的安排等措施,全面增加公營牙醫人手,築牢牙科服務安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