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E在港新增3家認證倉庫

  物流能力強可快速交割 擬夥營運商拓倉儲網絡

  全球貿易格局轉變,為金屬交易及供應鏈帶來新機遇。港交所(0388)旗下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宣布在港再新增3家認證倉庫,使本地金屬倉儲網絡擴展至7個。LME首席執行官Matthew Chamberlain(張柏廉)表示,香港在物流、法制和金融制度具有優勢,中國內地是非常重要的金屬市場,香港緊靠內地、坐擁亞洲樞紐地位,以及強大物流能力,適合快速交割貴金屬,計劃未來夥拍倉儲營運商拓展在港倉儲網絡。

  張柏廉指,LME合約以實物交割為核心,需要在全球主要金屬消費市場附近建立交割點,而建立覆蓋全球倉儲網絡至關重要。過去25年,內地已成為全球最重要金屬消費市場之一,香港地理位置使其成為服務內地客戶理想地點,無論是從港口進出,還是與深圳之間的貨物流通,都能實現高效轉運與靈活調配。

  他續稱,現時全球貿易環境緊張,香港作為連接全球與內地的重要橋樑,在全球體系中的作用不可或缺,是LME未來拓展的重要支點。

  談及香港與其他亞洲倉儲地的區別,他說:「香港可能不是最低成本的倉儲選擇,但它具備優質物流能力,適合處理高價值、流轉頻繁的金屬如鎳、錫與銅。」這些金屬在市場需求變化時需快速交割,香港提供高效率,正是客戶願意支付溢價的關鍵原因。LME繼續通過香港貼近內地及亞洲市場,推動金屬貿易高質量轉型。

  有公司擬建專屬倉庫設施

  張柏廉相信,未來香港在LME倉儲網絡中的角色持續增強,並有多家倉庫運營商表達擴展意願,部分甚至正與本地業主磋商建設專屬金屬倉庫設施,部分倉儲營運商亦正與本地地產發展商洽商,計劃興建具有高樓板承重能力的定製倉庫,以支持未來更大體量、更高頻率的金屬流轉。

  至於是否計劃將倉儲網絡擴展至中國內地,他稱,一直希望有機會在內地設立認證倉庫。但目前內地政策尚未允許外國交易所設立保稅倉庫,這也是選擇在港加碼布局原因。香港是目前最接近內地市場的合法交割點。

  設數據平台公布ESG資訊

  此外,LME推出名為「LME Passport」數據平台,允許金屬生產商自願上傳環境、社會與治理(ESG)相關資訊,提升市場透明度。

  LME正研究是否可基於這些可持續資訊探索「可持續金屬溢價」機制,鼓勵市場為符合可持續生產標準的金屬支付更高價格。該計劃目前處於初期階段,但將在全球範圍內推進,其中,中國作為重要參與方將發揮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