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科第二學位數百人報讀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將於新學年開辦四年全日制第二學位醫科課程,名額25個。該院院長趙偉仁昨日出席電台節目表示,第二學位課程的首階段面試已經完成,共有數百人報讀,申請者有來自劍橋大學等海外知名學府的準畢業生。有別於六年制的本科生醫學課程,第二學位醫科課程要求四年完成,趙偉仁坦言這對學生而言是有一定挑戰,因此尤其看重他們過往的學習背景,寄語他們入學後需要相當努力。

  趙偉仁表示,連同第二學位的學額在內,今年醫學院一共會錄取325名學生,其中報讀第二學位醫科課程的申請者中,很多的第一學位都與醫學有關,包括生物科學、化學及生物等,「而這些相關的背景,將有助他們適應這個四年的課程。」談及他們的報讀原因,趙偉仁指部分申請者的夢想是希望把科研轉化,「如果修讀了醫學課程,加上本身有基礎研究的背景,可更清楚科研落地在醫學上的應用方法和短板,從而想到如何提升和跟進。」

  醫學發展須結合人工智能

  他認為,本港的創新科技產業有很多機遇,而醫學更在創科上擔當重要角色,特區政府近年亦投入很多支持,包括設立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但他提到香港在醫學創科發展上,存在臨床病人數量限制的短板,然而粵港澳大灣區人口龐大,聯通內地不同院校單位,科研可以優勢互補,有助加快達到臨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結果。

  被問到未來的醫學發展,趙偉仁強調「不用人工智能的醫生將被淘汰」,因此醫學院的課程已包括人工智能教學,致力培養認識和接受人工智能的新一代醫生,但強調人工智能只作為診治的夥伴,不會取代醫生,「與人溝通、與病人一起同行、有同理心等,還是需要由人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