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瓜灣海濱划艇 變沙灘搞音樂會
市建局倡活化改躉船開食肆 釋潛能建世界級東維港灣區
立法會通過保護海港修訂條例草案,為改善維港而進行小規模填海工程拆牆鬆綁。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昨指,通過條例有助促使九龍城汽車渡輪碼頭活化,提升海濱活力;期望透過「海—岸—陸」三合一新規劃概念,善用海港資源釋放維港潛能,構建世界級東維港灣區,初步建議在啟德體育園及馬頭角道對開增設水體空間,進行划艇獨木舟等水上活動,及增設浮台辦音樂會等。預計下半年交初期研究報告及可行性研究建議。
韋志成於網誌指,團隊正就土瓜灣海濱研究初步建議以三個方向作可行性研究,包括善用現有水體和海濱空間、創造空間建設多元化濱水區,及加強內陸與海濱空間連接。研究3月展開,範圍涉近800公頃。他指九龍城地理環境及港灣水體面積,與澳洲悉尼Darling Harbour、挪威奧斯陸Aker Brygge兩個世界級大型海濱發展區域及日本東京港規模相當,極具潛力。
啟德體育園及馬頭角道對開水體屬內港位置,初步建議可作划艇獨木舟等相對靜態水上活動。他指土瓜灣對開部分水體劃為避風塘供躉船停泊,並設兩條防波堤,研究初步探討將部分沒工程作業躉船改裝提供餐飲服務,或改裝泳池和漂浮沙灘,但要確保不影響航道及水質等;亦可用作舉辦戶外音樂會,但需符合法規及牌照申請等,需進行詳細研究及技術影響評估。
探討小型填海連接「斷裂位」
他又指市建局沙浦道項目行人隧道約2029年啟用後,有望為市民帶來暢達步行環境,由內陸「龍城」區直達啟德發展區一帶海濱。初步建議沿馬頭角道改善整體街區及步行環境,並計劃在鄰近重建項目提供不少於25米闊多元化海濱廣場,讓市民可從土瓜灣道步行到海濱。
惟韋志成指,要建設多元化濱水區仍需解決不少困難;例如現時海濱長廊有兩個「斷裂位」,分別位於翔龍灣對開及青洲英坭碼頭一帶,但部分地段因牽涉私人業權,除與業權人商討解決方案外,亦會探討以小規模填海興建行人板道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