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餐廳
銀鷂
對於香港人來說,茶餐廳有一種說不清的情意結,這種情意結連年輕一代也被感染。每逢學校考公民及社會類別的測試,問及香港的國際都會文化特徵,學生都會以茶餐廳作例子,蛋撻、絲襪奶茶、鴛鴦、凍檸賓、咖喱牛腩飯、菠蘿油等,如數家珍,非常有本土特色。漫長的歲月,國際人流的西去東來,帶來各種各樣的飲食文化。廣東人的炒粉炒麵、洋人的豬扒牛扒、南洋的椰香,香港的茶餐廳都應有盡有。食肆的小老闆為吸引顧客,積極研發新款菜式,東西食材互為配搭,混合成了變化多端的茶餐廳菜式。
茶餐廳的特色,是香港飲食從業員智慧的明證,生活產生了創意,茶餐廳是獅子山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過,話又得說回來,茶餐廳雖具特色,但港人卻不宜自恃下去,畢竟,本土菜式這種都市文化的東西,世界各地都有,只要多去旅行就知筆者沒有說錯了,說句真心話,香港在本土特色菜式方面,是否真的很突出呢?還是其他地方不太着意標榜這方面?茶餐廳是香港東西方文化匯萃的明證,但卻絕非是香港唯一的特色。香港國際都會的性格,應該是有着更高層級的特徵,國際金融市場、創新科技、潮流文化等等,多得不可勝數。最近,我們看到香港的財金官員走訪中東地區推介香港,吸引阿拉伯的富豪家族來港設立家族財務辦公室,這樣幹就對頭了,這就是香港國際都會更為重要的真本色。
但願香港的學生,有着更為遠大的眼光及更多識見,能列舉更多層次深刻的事例,作為論證香港國際都會特色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