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臘肉
歐陽凝芳
湘西臘肉長得醜,黑漆漆、硬邦邦的,一條一條沾滿灰塵懸掛於火坑上。我初到丈夫的湘西老家時,就見過他鄭重地取下臘肉,說是要款待我這位從遠方來的新人。我當時不以為然,這個東西要怎樣吃呢?
湘西土家人做飯時一年四季會架上火坑,而火坑上方必定吊着一堆臘肉,一邊做飯燒柴,升騰起的柴煙漸漸地把腌臘肉熏成漆黑的模樣。丈夫將熏好的臘肉,就近置於柴火上燒烤,待肉皮烤軟,又把它浸在淘米水中,以稻草為帚,細細摩挲。幾番精心侍弄,原本蒙塵的黑皮漸漸褪去,露出醬色肉質,等丈夫莊重地端上一盤辣椒炒臘肉後,我遲疑地輕咬一口,只覺肉質鮮嫩,口感醇厚,那肥瘦相間之處,一點透亮的油脂,瞬間浸滿煙火氣纏繞舌尖,這滿口濃郁的土家風味,是那麼精準又獨一無二。
從此,我愛上這一口臘肉,這是我作為湘西媳婦最寵愛的美味,有時更勝過土生土長的丈夫。我在湘西家住的時間不長,猶記得在冬天來時,爹和娘忙着劈柴做飯,姑嫂兄弟圍在火坑邊上,吃着臘肉聊天……這是一年中僅有的好日子。
後來,我和丈夫一起離開家鄉,日常能吃到湘西臘肉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有一回,想吃湘西臘肉,丈夫立即買來臘肉現炒了一盤。超市的臘肉自然比不上原生態的湘西熏肉,但臘肉尚留着的柴火氣,就已經能安撫我們的心了。我與丈夫一人一碗白米飯,吃着一盤臘肉,喝點小酒,把這盤菜吃得迴腸蕩氣—丈夫大口大口吃着,看着他那滿足的樣子,就覺得在異鄉的日子,再累也還有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