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輪候維持5.3年 明年有望降至4.5年

【大公報訊】記者曾敏捷報道:簡約公屋開始陸續入伙,房屋局首個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昨日出爐。截至今年三月底,一般申請者的公屋綜合輪候時間為5.3年,長者一人申請者綜合輪候時間為3.3年,與傳統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一致。有智庫分析認為,公屋輪候長期向下走勢不變,可望在2026/27年度達標,將公屋綜合輪候時間降至4.5年。
房委會昨日公布最新公屋輪候數字,截至三月底,輪候冊上有11.64萬宗一般申請,按季減少2200宗,與2020年9月底最高位的15.64萬宗相比,下降26%;非長者一人申請有8.63宗,與上季相若,但較2015年12月底最高位的14.37萬宗,下降40%。
今年首季共有約4700宗一般申請獲編配公屋,其中440宗為長者一人申請。期內約2300宗獲安排入住新落成公屋,約1500宗入住屯門顯發邨、約800宗入住深水埗白田邨;其餘2400宗獲安排入住翻新單位。
長者一人申請微降至3.3年
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方面,一般申請者維持在5.3年,長者一人申請者則較上季微跌0.1年,降至平均3.3年。房委會表示,主因過去12個月,近六成申請者獲安排入住翻新單位,當中八成單位位於市區或擴展市區,這些申請者,較入住新界區公屋的人士輪候時間平均長約兩年;長者一人申請者因逾四成獲配新界區單位,平均輪候時間得以縮短。 房屋局昨日首次公布同時納入傳統公屋及簡約公屋計算的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截至今年三月底,一般申請者及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分別為5.3年及3.3年,與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一致。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在社交平台表示,今年首季共有約4800宗一般申請個案,獲安排入住傳統公屋或簡約公屋,當中約80宗入住元朗攸壆路簡約公屋,對是次公屋綜合輪候數據未發揮顯著作用,但簡約公屋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僅3.3年,相對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5.3年,有明顯的分別,可見簡約公屋確實能幫助有需要的基層市民及早改善生活環境。她說團隊會努力落實好各個項目,朝2026/27年度「公屋綜合輪候時間」下降至平均4.5年的目標進發。
身兼房委會委員的立法會議員梁文廣相信隨着更多簡約公屋住戶入伙,有望進一步改善公屋輪候時間。梁文廣說,對公屋輪候現況感樂觀,認為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會持續改善,公屋綜合輪候時間亦能如政府預期,稍後降至平均4.5年。他又指,隨着簡樸房的立法討論及審議,現時的臨時房屋,有需要作好定位及分工,以應付取締劣質劏房的安置需要。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葉文祺指出,最新一季獲編配公屋單位多屬市區或擴展市區的新建或翻新單位,其中較多是已輪候公屋多年的積累個案,平均輪候時間較新界申請者長約兩年,因此「拉高」平均輪候時間;從一般申請者數目持續下降的趨勢中可見,輪候隊伍正被持續有效消化。他認為,年內輪候時間有機會在現有水平持續波動,但長期向下走勢不變,可望在2026/27年度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