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貼錢做義工?

  馬海寧 學研社成員

  筆者上月遊泰國,參觀大象保育中心,本以為是一般走訪動物園,誰知我們被引進園地後即被告知要照料大象,園方提供簡單培訓,包括認識大象品種以及餵飼大象的技巧,還有遇到突發情況的應對方法。

  園內的大象都是由泰國各地的馬戲團或觀光中心拯救出來,現在有專人照顧,能安享退休生活。我們拿着大籃子的水果走到大象前,工作人員即向我們介紹大象的性格,這頭喜歡玩、那頭很愛吃,還有小心這頭會搶走你的水果籃!我們一邊餵大象,一邊和牠們玩耍,大象雖然被人類勞役過,依然選擇相信人類,任摸任抱。工作人員說,如時間許可更可以參加一天團,幫大象洗澡和參與更多照料工作,和牠們建立更深厚的連結。

  體驗活動引來大批遊人餵飼大象,當中包括本地人。大象食量驚人,如單靠工作人員餵飼需要大量人力投入,保育園想到讓遊人幫手餵大象,既能深化保育效果,同時減輕人手壓力。遊人付費入園,名副其實出錢出力做義工!

  香港不缺各種具本地風土地貌特色的保育中心或行山路線,早前訪港的Coldplay樂隊成員更專程去龍脊行山,說明香港的吸引力不限於飲食和打卡,而旅客當中也有追求特別體驗的群體,與其抱怨旅客「窮遊」,不如思考如何把不一樣的體驗配對到另類旅客身上。香港的保育機構還停留於教育和觀賞的層面,缺少互動,濕地公園雖有義工活動,然而一堆填表登記等手續,連本地人也覺得麻煩,旅客更沒有參與的機會!海洋公園的保育工作誠然是星級,宣傳上卻偏重吃喝玩樂和打卡,紀念品欠缺新意,順便溫馨提示園方,現今小孩喜歡打機,早已不玩毛公仔了。

  離開大象保育中心,我除了捐款支持,更買了一份紀念品:以大象糞便製成的紙品筆記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