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香港旅遊樞紐地位 再創旅遊業繁榮

  劉韋瑋 資深傳媒人

  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香港的旅客流量經歷了大幅度的下降,面對極大挑戰。香港特區政府提倡的「無處不旅遊」理念旨在鼓勵更多旅客前來香港,而本地航空公司在這一進程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為了提升香港的旅遊業發展,特區政府必須以積極態度,採取有效措施來增加航空公司的載客量,促進旅客的回流。

  首先,當局可以通過提供財政誘因來刺激本地航空公司的擴展。例如借鑒韓國和台灣地區的做法,為航空公司提供補貼或稅務優惠,以鼓勵它們增加航班頻率、拓展航線網絡並降低票價;亦可透過簡化新航線和航班的審批程序,減輕航空公司的行政負擔,特別是為小型航空公司創造更多靈活性,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另外,更可考慮通過香港旅遊發展局與航空公司聯手推出「機票加酒店」或「機票加景點」的旅遊套票,吸引更多旅客訪問香港,從而將旅遊和航空服務整合,提升整體吸引力。

  鼓勵本地航空公司開拓新興市場的航線,既能分散地緣政治風險,更可增加收入來源,特別是支持低成本航空市場的發展,可以吸引對價格敏感的年輕一代旅客。在科技不斷革新的時代,應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來優化航班調度和行李處理,將可提升機場的運營效率。人才培養更是保證航空公司長期發展的基礎。政府可以與本地大學和職業訓練機構合作,提供更多航空業相關的培訓課程,培養機師和飛機工程師等人才。同時,通過推出更具吸引力的移民政策,吸引海外航空專業人士來港工作。

  另一方面,香港國際機場近期已完成了第三跑道的擴建,增加了停機位和客運大樓的容量,當局可考慮優先為本地註冊的航空公司提供服務。這不僅提高這些公司的競爭力,也能吸引更多外地旅客。再加上發展多式聯運,加強香港機場和其他交通工具(如港珠澳大橋、跨境渡輪及鐵路)的連接,方便旅客從不同地區前來香港,也是提升競爭力的有效策略。

  上述建議的措施,除可為香港的旅遊業迎來新的繁榮外,更加有效提升本地航空公司的載客量,從而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和旅遊樞紐的地位,很值得當局考慮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