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基層治牙 每顆僅收50元


  近80個服務點年惠4萬人次 街症名額下月再增三成

  衞生署昨日宣布本月26日推出「社區牙科支援計劃」,在現有綜援牙科治療費用津貼,以及政府牙科診所提供的牙科街症服務外,增加為有經濟困難的弱勢社群提供的牙科服務,合資格人士每180天可在計劃下申請接受資助牙科服務一次,範圍涵蓋拔牙及止痛等護理,並新增補牙服務(見表),費用僅50元。衞生署料計劃可額外提供現時牙科街症服務最少兩倍名額、即每年約4萬人次。另外,衞生署亦由下月起增加近30%牙科街症服務名額,並優化登記流程。

  市民鄧先生昨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家中60多歲的長者曾出現牙痛問題,之前以為不符合牙科街症資格,加上不欲長時間在街上輪籌,而選擇私營牙科診所,「雖然症狀不嚴重,但亦花費了數千元。」他認為特區政府去年底推出網上預約服務,杜絕牙科街症排隊苦況,昨日再推出支援計劃,對市民有很大幫助。育有一名6歲兒子的他,希望政府提供更多青少年及兒童牙科服務,讓家長無需花費大筆金錢為子女處理牙齒及口腔問題。亦有市民希望政府將計劃的受惠資格放寬至中產及以上階層,長遠興建更多牙科醫院。

  衞生署牙科服務主任顧問醫生許美賢昨日在記者會表示,「社區牙科支援計劃」為聚焦幫助較難獲得服務的弱勢社群提供資助牙科服務的一項措施,目前經審核並參與計劃的非政府組織有32間,合共提供近80個牙科服務地點,覆蓋全港十八區。對比現時的牙科街症服務每次處理一顆牙齒,計劃下的參加者可獲治療的牙齒數目增加至每次最多三顆牙齒。每名計劃參加者須就治理每顆牙齒(補牙或拔牙)向非政府組織直接繳付50元行政費,部分人士可獲豁免。

  倡設機制杜絕預約甩底

  衞生署預料,計劃推出後可大幅紓緩牙科街症服務供不應求的問題,署方亦已開設專題網頁,合資格人士即日起可到網站預先選擇及自行聯絡選取的診所,預約本月26日或之後接受牙科護理服務。

  對於過往接連有市民預約公營牙科服務後最終「甩底」,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建議設立懲罰機制,在一段時間內禁止無故缺席者抽籤使用服務,以防止公共資源被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