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貓貓寺 悠閒療癒地

  位於山東濟南市南部山區的神通寺四門塔,憑藉國產遊戲《黑神話:悟空》取景地和聚集眾多流浪貓頻頻出圈,被遊客們親切地稱作「貓貓寺」。作為中國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單層亭閣式佛塔,這座有着「華夏第一石塔」美名的古剎,在萌寵與遊戲的加持下再現魅力,訴說着跨越千年的傳奇。來此除訪古、參佛、擼貓、觀山,午間可再去神通寺品嘗一份素齋,遠離城市的喧囂,在這裏尋找一份悠然自在。

  文、攝︰殷江宏、 胡臥龍、辛希萌

  萌貓守護千年古剎

  因聚集了眾多流浪貓,四門塔又被網友親切地稱為「貓貓寺」。園區內部,在每個角落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歡快身影。禪院中的貓或靜坐在廊柱前,或漫步在庭院間,即使在上下山的路上時不時也能看到瀟灑靈活的貓群穿梭在道路兩旁,更多的貓則分布在四門塔與墓塔林周圍,三三兩兩地互相嬉鬧,躺在平坦的石板上曬太陽。

  去年爆火的國產遊戲《黑神話:悟空》曾來四門塔景區取景。除了在第三章的四門塔造景外,還有一處風景出現在遊戲第二回虎先鋒所在的山上,那便是龍虎塔。和四門塔相同的是,龍虎塔每面也是一個正方形,整體看上去方正莊嚴,塔的周身遍布繁複的雕刻,底部雕有伎樂人物、獅、力士,中部則是精美的龍虎,顯得十分雍容華麗。遊戲推出後,四門塔景區迎來一批批前來探秘的遊客。不少遊客自帶貓糧、貓條來投餵貓咪,也有遊客找到遊戲中同一位置比對「打卡」,貓、塔、人構成一幅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奇妙圖景。

  參觀高僧舍利

  沿着山路向下,在景區進門位置可以看到神通寺的四重殿,其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晉初期,朗公和尚雲遊到此處,發現是塊風水寶地,於是修建了一座寺院,因此又名為朗公寺,這裏曾是山東最早的寺廟。後隋文帝楊堅將其改名為神通寺,歷史比四門塔還要悠久。2018年,經國家宗教局批准,景區內神通寺與斯里蘭卡大菩提王寺締結友好寺院,定期開展佛教交流活動。

  景區工作人員介紹,唐朝有四大譯經師,最著名的是西遊記中的唐僧,義淨和尚則是第二個,當時他在土窟寺出家,於神通寺受戒,借助神通寺的名額參加了受戒考試,在考取第一名後出家,之後便在神通寺藏經樓苦學三年,飽覽經書,隨後下定決心毅然踏上海上絲綢之路,遠赴古印度取經翻譯,在取得真經回來後還得到了武則天的親自接待。神通寺秉承了先輩佛教的傳統,成為與斯里蘭卡佛教文化連接的重要紐帶。2019年,大菩提王寺的高僧不遠萬里來到四門塔景區,送來三顆舍利,現在供奉在神通寺地宮中,每逢初一、十五對外開放,供信眾參拜。

  千佛崖有百座石窟

  四門塔坐落在神通寺遺址東南方向的青龍山南麓,已有1,400多年歷史。塔通高15.04米,塔身高6.6米,每邊寬7.4米,遠遠看去,每一面都是一個正方形,因四面各有一扇半圓形拱門,故稱為四門塔。塔內每扇拱門對應的內心柱平台上,均供奉着一尊石佛。塔頂則用23行石板層層疊築而成,形成一個四角攢尖的錐形。整塔形體簡潔古樸、渾厚大方,是單層塔的早期建築典範。

  景區內的文物古蹟眾多,其中不乏國寶級的珍品。在神通寺遺址西側白虎山半山腰處的千佛崖,靜靜展示着初唐佛教的輝煌。千佛崖由當時工匠全手工打造,現存的摩崖造像有230餘尊,造像區南北長60餘米,摩崖高20餘米,分布着大小石窟100多個。

  千佛崖造像始鑿於唐初武德年間,經貞觀、顯慶、永淳至睿宗文明年間,造像時間長達60餘年。從造像題記可以看出,在千佛崖雕造佛像的人大體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為皇親國戚、達官貴人,第二類是僧尼,第三類為善男信女、平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