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中西融合 讓病人選擇更多
國家近年致力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提高中西醫結合水平,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並走向世界;而香港今年亦將公布《中醫藥發展藍圖》及啟用香港中醫醫院,後者由浸大負責管理營運。衞炳江強調,中西醫融合亦是他們申辦新醫學院的重要理念之一,這不但能為病人帶來更多選擇,提升治療效果,亦有利加快中醫進步發展,配合國家所需。
結合中醫理論完善治療
衞炳江提到,過去不少醫科生對西醫以外都有抗拒情緒,目前香港中西醫協作更多是從病人層面去做,病人未必能準確說明狀況,這類偏見有機會影響病人福祉。
本身為著名外科醫生的霍文遜以痛症為例指,「本港西醫更多是處方止痛藥,或者做物理治療。有幾多西醫會教你,還可嘗試針灸、推拿呢?現在外國好流行,但本港的西醫教學幾乎無中醫,變相令病人選擇減少。」又例如癌症,西醫化療易產生副作用,結合中醫調理身體,其實有助完成療程,「所以想要給病人提供更好治療方案,必須要走(中西醫結合)這條路。」
霍文遜提到,新醫學院校舍及新綜合醫教研醫院將坐落北部都會區,「該區未來預計可容納逾200萬人口,我相信當中不少會是長者,他們需要更多家庭醫生,又或治療慢性病的醫生,也會需要更多包括中醫等各類治療方案」,而浸大提出新醫學院的中西醫結合定位正可發揮作用。
現代科技推動中醫理論進步
衞炳江表示,傳統中醫發展速度較慢,「西醫20年前後相比,變化很大;但古代中醫的一套跟現在相比起來,未必相差很多」,他希望新醫學院能同時推動中醫進步,浸大中醫藥學院營運的中醫醫院均積極推動中醫現代化,包括通過驗血、照X光片、磁力共振掃描(MRI)等各種現代檢測手段,幫助中醫辨證論治。
「我們希望新醫學院能夠幫到,是在四年制的(第二學位)課程中,讓學生看到西醫以外的傳統醫學,中醫的好處在哪……最少在文化上,教會學生包容不同醫學。」衞炳江表示,透過在課程加入中醫元素,讓醫科生對中醫有基本認識,若學生感興趣,畢業後亦可額外修讀兩年課程,繼續中醫方面的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