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影視文旅新篇章
龐愛蘭 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健康城市聯盟(香港)副主席
風雨無阻的母親節前夕,佛山西樵山奇妙國藝影視城燈火輝煌,好友楊盼盼策劃的「玫瑰之夜」帶着媽媽去追星實景音樂會,以影視+旅遊+休閒的創新模式,為觀眾帶來一場穿越時空的港風盛宴,展現影視城轉型文旅的無限潛力。
奇妙國藝影視城憑藉明清皇宮、香港街道等沉浸式場景,長年吸引劇組取景,展現影視旅遊融合的潛力。文化是文旅的靈魂,影視城透過非遺展覽、VR科技等,將拍攝場景升級為文化體驗與消費場所,例如《水餃皇后》等IP聯動,以「影視同款打卡」形成長尾效應。
香港作為「東方荷里活」,應以創新思維推動影視文旅。首先,活化經典場景,如邵氏片場、油蔴地警署,開發《無間道》天台對決、《花樣年華》旗袍廊等沉浸式體驗。其次,加強產業聯動,如與無綫電視、寰亞等機構開發影視主題遊,如「警匪片取景地導覽」、「美食劇集味覺之旅」,亦可合作推出「劇組體驗日」,讓遊客試穿《金枝慾孽》戲服或學習《城寨英雄》武打特技,並開發「影視盲盒」等特色手信。最後,善用科技賦能,運用XR技術打造「平行香港」,讓遊客在虛擬影棚自導《重慶森林》片段,並結合NFT數碼紀念卡提升互動性。
政府可透過政策推動發展,例如利用「創意智優計劃」設立影視文旅基金,支持AR遊戲《尋秦記之穿越維港》等項目;促成M+博物館與銀河映像合作,將杜琪峯電影美學轉化為展覽;並建立大灣區影視取景地認證體系,統一標準以提高效率。
影視文旅絕非場景複製,而是文化深度的較量。香港擁有豐富的影視文化底蘊,只要轉化為可體驗、可消費的模式,必能在灣區競爭中開創獨特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