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吸人才策略 引國際人才落戶本港
劉韋瑋 資深傳媒人
香港具備「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得天獨厚優勢,有助人才以香港為踏板,走進內地廣闊的市場。近年,政府「搶人才」如火如荼,除積極面向國際「搶人才」,亦計劃進一步優化吸引人才的策略,包括與內地政府部門商討,為人才簽發恒常的「大灣區外籍人才通行證」,便利人才到大灣區進行科研或商務交流,讓香港成為國際人才落戶的首選,全方位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放眼國際人才,配合便利人才於大灣區流動的措施,將是推進香港和國家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助力。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於今年4月首度聯同本港和粵港澳大灣區約40間企業,到馬來西亞舉行招攬人才;活動反應積極,共吸引逾4,000人次參與,不同企業更合共接獲過千份履歷。事實上,當局「搶人才」工作自開展以來成效不俗,以「高才通計劃」為例,截至2024年底,計劃共收到約11.6萬份申請,近9.2萬份獲批,逾半來港人才已就業。「美中不足」之處在於人才不夠國際化,中央政府亦多番指示香港應開拓眼界,匯聚更多國際高端人才,建設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此外,人才辦近期亦馬不停蹄走訪東南亞、英澳加等地,舉辦過百場活動,大力推廣香港獨特優勢、各項人才計劃和發展機遇。據悉,馬來西亞之行為人才辦打下「強心針」,日後將更積極到海外舉辦推介會,歐洲將是目標之一。
當全球人才站在職業發展的十字路口,香港的機遇不在於簡單的政策優惠,而在於構建制度創新、生態完善、文化包容的系統性優勢。通過打造「全球人才自由港」,香港完全能夠重新定義國際人才流動版圖,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格局中,書寫東方之珠的新傳奇。隨着招攬人才工作日益深化、更多國際人才來港發展,更有助做好中央賦予香港的角色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