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儲銀行發布2025年一季報 堅持穩中求進 打造均衡資產負債表和強韌損益表

4月29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郵儲銀行」,股票代碼:601658.SH,1658.HK)公布了2025年一季度報告。郵儲銀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緊扣做好「五篇大文章」,堅守金融報國初心,主動求新求變,加快推進戰略優化升級,煥發傳統優勢新活力、開闢均衡發展新賽道,在堅守主責主業中持續做強做優,?力打造「更加普惠、更加均衡、更加穩健、更加智慧、更具活力」的一流大型零售銀行。
數據顯示,一季度郵儲銀行資產總額達17.6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較上年末增長3.54%;負債總額達16.6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99%;實現營業收入894.06億元(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同),歸屬於銀行股東的淨利潤252.46億元;實現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103.06億元,同比增加8.30億元,增長8.76%,其他非利息淨收入同比增長21.29%;淨息差1.71%,保持行業優秀水平。
向穩健、均衡、韌性的發展模式轉型
郵儲銀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有效統籌好規模、結構、效益、風險、資本,打造均衡的資產負債表和強韌的損益表,堅定朝更加穩健、均衡、韌性的發展模式轉型。
資產端,堅持以RAROC(風險調整後資本收益率)為標尺開展動態配置,全面提升各類信貸資產的均衡配置能力,實施更加靈活、主動的非信貸配置策略,積極搶抓高RAROC、高收益資產。搶抓窗口積極前置安排信貸投放,一季度貸款增加4,429.86億元,同比多增698.05億元,存貸比和信貸資產佔比分別較上年末提高0.26和0.72個百分點;零售貸款保持較好韌性,對公貸款增加3,619.93億元,增長9.92%,同比多增940.78億元,形成更加穩定的批零聯動結構。
負債端,前瞻調整價值存款管理政策,確保流動性穩定,一季度存款增加6,889.93億元,同比多增169.09億元,存款佔負債總額比例較上年末提升0.48個百分點。積極做大自營存款規模,一季度同比多增超千億元,其中公司存款增加1,417.10億元,增長8.56%,帶動存款付息率較上年末下降17個基點。更加均衡的業務布局下,一季度郵儲銀行淨利息收益率1.71%,保持行業優秀水平。
資產質量方面,郵儲銀行持續完善「全面、全程、全時、全域」的風險管理體系,推進資本管理高級方法建設,提升風險管理精細化水平。截至一季度末,不良貸款率0.91%,繼續保持優秀水平;撥備覆蓋率266.13%,資本充足率13.34%,風險抵補能力充足。此外,郵儲銀行首次主動調整儲蓄代理費率,促進「自營+代理」模式長期健康發展;首次被納入特別國債注資行,全力推動1,300億元定增項目並做好資本使用規劃;發行300億元減記型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穩步推進資本計量高級法實施,為創造長期價值和持續實現股東回報創造有利條件。
「五篇大文章」做出郵儲特色
面對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帶來的金融需求變化,郵儲銀行全方位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聚焦實體經濟所需,在「五篇大文章」中做出郵儲特色。
普惠金融彰顯特色,涉農貸款餘額2.40萬億元,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67萬億元,佔客戶貸款總額比重均居國有大行前列。
科技金融增量擴面,錨定科技金融生力軍戰略定位,研究優化科技金融專業機構,推進完善科技型企業評價體系,積極加大對科技型企業支持力度,服務科技型企業近10萬戶,融資餘額突破6,000億元。
綠色金融再上台階,綠色貸款餘額9,107.1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01%,增速持續多年高於各項貸款平均水平。
養老金融持續深化,個人養老金業務快速推廣,個人養老金賬戶累計開戶數超千萬戶。全方位完善適老化渠道建設,持續完善「523」綜合營銷服務體系(即五個重點領域、兩項策略、三種營銷服務模式),推進金融支持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
數字金融賦能增強,持續推進數字化精細運營能力建設,深化覆蓋客戶全生命週期的數字化運營體系。
面對行業的生態演變,郵儲銀行在科技革命中培育新動能,加快構建新質生產力,讓科技成為低利率時代降本增效的「金鑰匙」。郵儲銀行完善「看未來」技術、「技術流」評價體系,持續推進主動授信業務模式,一季度使用「看未來」模型批復客戶超5,000戶,批復金額超萬億元;截至一季度末,主動授信貸款餘額超3,000億元,風險水平保持穩定。
持續整合開放服務能力與手機銀行支付能力,打造涵蓋訂單管理、商品管理、轉賬支付、信貸融資、數據分析等一攬子綜合化金融服務方案的「助農雲」,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多層次的場景金融需求。加速拓展大模型等創新技術應用,「郵智」大模型引入DeepSeek能力,完成全系列模型私有化國產硬件適配部署及性能調優,驅動內外服務質效躍升。
2025年,正值郵儲銀行成立的第十八年,步入資本市場的第九年。郵儲銀行?眼長遠,加快構建更加適應經濟社會轉型的經營發展模式,以刀刃向內的自我革新,加快推行組織架構、網點經營、市場服務、激勵機制、數智化轉型、運營管理、風險管理「七大改革」,通過轉型變革贏得主動,為高質量發展積蓄能量、增添勢能。(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