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車隊營運須加強支援
劉韋瑋 資深傳媒人
網約車的普及化,已經成為許多香港市民生活一部分。其方便快捷,即叫即有絕不拒載的優勢,加上大部分司機穩定的情緒及良好服務態度,也令網約車可以穩定地在叫車服務市場上不斷擴展,傳統的士要扳回大局,必須改變傳統的經營模式,針對網約車所具備的特點,提供更專業安全的優質服務。
其實,網約車最大的優勢是車多服務好,乘客等候時間短,司機只會耐心依照平台提供的路線行走,即使塞車也不會有情緒發洩或擅自改變路線,避免了與乘客發生不必要的紛爭。為改善的士服務質素及行業生態,特區政府去年引入的士車隊制度,發出5個營運牌照。中標車隊須於今年7月底前完成籌備工作並正式投入服務,預計將提供超過3,500輛的士,佔全港的士近兩成。然而,目前僅有兩支車隊展開試運,分別有200輛及60輛的士投入服務,整體供應量仍遠低於預期。
現時,當局引入的各支的士車隊雖然均設有獨立的叫車系統,市民可透過電話熱線、網頁或手機應用程式預約服務。但由於營運車輛有限,不少市民反映叫車困難,尤其在繁忙時段,多次嘗試仍難以成功配對司機,車隊客服亦承認高峰時段可供調配的車輛較少。故此,單是不夠車提供服務的這一點就無法與網約車競爭了。不過,更嚴重的問題是,目前車隊更大困難卻是連聘請司機也不容易。業界反映,司機招聘進度未如理想,主要由於經濟環境影響,車隊提供的薪酬條件吸引力不足。此外,傳統的士司機習慣彈性工作,傾向「多勞多得」,加入車隊需遵守規定、穿着制服、接受僱傭關係等,但收入卻未必顯著增加,導致司機加入意願低迷。
政府承諾於今年內制訂網約車立法規管框架。但從目前情況來看,車隊營運進度未達預期,服務供應量與市民需求仍有明顯落差,因此,政府需進一步交代具體跟進措施,例如支援的士車隊提供更大誘因吸引司機加入、加強宣傳,並監察營辦商的試運情況,適時提供協助,避免車隊因未達標而不獲發正式牌照,陷入更嚴峻的政策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