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拓非美國市場 歐洲訂單暴漲

  憑藉龐大的市場容量、多元化的消費結構以及中歐班列所帶來的物流創新,歐洲正逐步成為中國跨境電商出海的重要「全新增長極」。海關總署發布的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數據顯示,美國一直是中國跨境電商的首要目的地,但出口規模佔比在2024年上半年跌至2022年以來最低點。

  雨果跨境在4月17日對3,772名跨境賣家發起的問卷調研顯示,歐洲市場成為賣家們最為關注的拓展市場之一,61%的賣家計劃將在歐洲市場尋求新的增長高地。

  近期一些跨境電商平台也在積極拓展非美國市場。霞光社指出,在關稅作為變量前,一些跨境電商平台的歐洲訂單就已經出現暴漲的趨勢。阿里外貿平台國際站數據顯示,3月促銷季內,歐洲訂單量和支付賣家數均同比上漲超過45%,前五位的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英國和德國的漲幅分別達到125%、60%、54%、48%和38%,都超過了美國市場30%的增幅。

  清華大學中國服務創新研究院院長鄭吉昌表示,美國關稅政策令中國跨境電商面臨巨大不確定性和成本壓力。相比之下,歐洲關稅體系相對穩定,政策連貫性強,成為更具可預期性的出口市場。

  中歐班列去年開行量增25%

  鄭吉昌指出,歐洲是全球第二大電商市場,2024年市場規模達6,473.4億美元,其市場容量不僅龐大,且區域發展均衡。消費能力強勁亦是歐洲市場的顯著特徵。「歐洲整體購買力與美國相當,更注重品質與設計,願意為高附加值產品支付溢價。」

  物流能力也是跨境電商能否跑得快、站得穩的關鍵。鄭吉昌指出,「2024年西安中歐班列開行量同比增長25.1%,已實現『定點發車、準時到達』的高效運輸。」同時,中歐班列具備綠色低碳特性,可獲歐盟碳積分認證,助力企業應對環保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