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發展/電影製作時間縮短逾九成 省人力金錢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主辦的首屆「AI電影節」,有參賽學生感慨人工智能(AI)發展迅速,指團隊運用AI拍攝加剪輯的時間比傳統的人類製作要縮短逾九成,但同時人力、金錢成本卻大大降低,且視覺效果一流,雖然仍有細節上的不足,但相信AI的加入會讓電影行業有劃時代的突破。
科大博士生及製作者唐譽瑛與博士生及AICG創作者魏征,一同製作了AI電影作品「鏡中」,參加學校舉辦的「AI電影節」,並成功入圍。他們在接受《大公報》訪問時總結說:從時間上的成本計算,AI版本的「鏡中」,大概花費了5天左右的時間完成;但是真人版的製作流程上,由拍攝開始一直到後期剪輯完成,大概要花費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已經達到了一個15倍的差別。
AI創作仍有局限性
從經濟上的人力成本和金錢上的成本來看,之前實拍要花費一個比較高昂的成本,然後現在靠這個AI技術,也可達到節省30倍的成本。
在視覺效果上,唐譽瑛認為,AI生成的效果仍然是非常好的。不過,儘管AI對這個電影的創作有很多的幫助,其仍然有一些局限性,是當前的技術沒有辦法實現的。「這個片子叫『鏡中』,是因為我們嘗試通過鏡子的一些反射去體現出來。覺得他可能心中有一些不同的形象,或者別人看到他的形象是不一樣的。我們之前是通過傳統的特效形式,去把鏡子中的一些形象跟現場的形象進行了一些調整。但是在AI生成的這個效果裏面,我們其實很難去把物理空間的這個對照的關係進行一個一一對應的比較。因為AI目前還沒有辦法非常好的去理解這些反射的邏輯和效果。」
此外,團隊還發現從前一般電影短片都是以一些主角為整個故事的主線,去貫穿整個故事。「我們原本短片裏面會涉及到女主角以及她小的時候的一些形象。可能以這個人物為中心去傳達一些我們想要表達的主旨。但是在AI生成的效果裏面,我們很難去控制這個人物始終保持他的面部是一致的效果。」 大公報記者 袁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