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加之言/蒙娜麗莎的微笑\王 加

  圖:「碟中畫」古爾德演繹巴赫/《蒙娜麗莎》
  圖:「碟中畫」古爾德演繹巴赫/《蒙娜麗莎》

  作為西方古典音樂史上演繹巴赫作品的權威之一,二十世紀加拿大鋼琴家格倫·古爾德彈奏的巴赫也是我個人最青睞的詮釋。個性十足且有完美主義的古爾德在三十二歲的黃金年紀毅然決然放棄了現場演奏,直至五十歲去世一直專注於灌錄唱片。恰逢昨天是「文藝復興盛期三傑」之首列奧納多·達·芬奇誕辰五百七十三周年紀念,本周分享一張我所收藏的,以其傳世經典《蒙娜麗莎》為封面的古爾德演繹巴赫作品選輯。本張由CBS唱片公司於一九八三年灌錄並發行的黑膠收錄了包括全套《意大利協奏曲》、《小前奏曲》、兩首《前奏曲與賦格》;三套名曲《英國組曲》、《法國組曲》和《哥德堡變奏曲》選段等共計十一首巴赫作品,算是一張精挑細選的巴赫名曲集萃雙黑膠。

  關於羅浮宮的「鎮館之寶」達·芬奇《蒙娜麗莎》,很多人不知其真正價值。「打造」一幅享譽世界的傳世經典,除了作品本身要具備學術和藝術價值,還需要包括話題性和故事性。《蒙娜麗莎》可謂集上述特質於一身。這幅意大利文藝復興肖像不僅包含了「偷師」於尼德蘭肖像畫中的四分之三側臉半身肖像構圖和自然風景背景,還融入了達·芬奇的獨門絕學「金字塔構圖」、「暈塗法」和空氣透視法。不僅如此,畫作在被達·芬奇帶到法國作為弗朗索瓦一世的覲見禮之後,曾先後掛在「太陽王」路易十四和拿破侖一世的宮中。在歷經戰亂輾轉之後,畫作還曾於二十世紀初被盜,在追回之前甚至有竊賊是畢加索的謠言……上述一切造就了《蒙娜麗莎》絕無僅有的地位。「蒙娜麗莎的微笑」世人皆知,但緣何而笑卻是千古之謎。或許將此作用於本張唱片封面,是畫中人在聆聽古爾德彈奏的巴赫名曲後所流露出的會心一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