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鳳儀:加強亞太聯繫 推動碳跨境交易

【大公報訊】港交所(00388)與證監會首次合辦國際碳市場峰會,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和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有參與討論環節,探討香港在全球碳市場中的戰略角色以及特區政府的最新措施。
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表示,要推動碳市場盡快有效地發展,需要將市場結構由簡單的交易轉變為複雜的市場生態系統,而市場誠信十分重要,因此需要不同市場持份者建立發展框架,建立市場信任,才能加快發展動力。
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指出,目前亞太區內雖已有多個碳交易平台,但市場定價、流動性和規則各有差異,故此有需要透過加強聯繫和跨境交易,推動市場更大規模地發展。此外,雖然去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9)在發展跨境交易方面取得突破,但只屬高層次原則,市場的發展仍需要各持份者合作實際執行,而香港在加強各方聯繫方面處於有利位置。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也表示,亞太區內有多達10個碳交易市場,香港市場特點在於可以用雙櫃台交易,同時具備完整產業鏈。不過,雖然香港已建立碳交易生態系統,但未來仍需要更廣泛的市場創新。
許正宇:公私營合作加快創新
許正宇強調,要推動香港綠色創新科技發展,除依賴私人市場,有時亦需要政府參與,故此特區政府正積極推動公私營創新合作,透過資助計劃推動相關概念認證項目發展,目前已經有12個項目,包括協助企業在不同市場更好管理碳信用交易等,另香港現時每年綠色及可持續相關債務發行約800億美元,亦有綠色基金和碳信用等重要產品,未來將持續研究如何加強與其他區內市場合作。
他又透露,特區政府快將公布官方綠色金融科技地圖,讓不同市場了解香港最新綠色金融科技發展。
另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目前香港約20%的電力來自燃煤發電,特區政府計劃在2035年之前全面停止燃煤,正與內地加強合作,增加輸入淨零排放的電力,包括提升內地與香港之間的輸送電力設施,以及規劃建立新的基建接收額外淨零排放能源。而香港首個轉廢為能設施預計於年底投入運作,目前正規劃興建另一座,計劃在2035年之前停止使用堆填區,同時繼續推動減廢工作,特區政府已制定中期目標在2035年將碳排放減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