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談貿戰/看穿美國外強中乾 中方反擊穩準狠 彭 波:美築稅牆自困 中國開放破局

特朗普一意孤行,與全世界打貿易戰,這是美國國內各方面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且肯定失敗。但這同時也決定着傳統的國際經貿格局無法再維持下去。因此,貿易戰恰恰給中國經濟轉型以重要的契機。
雖然美國來勢洶洶,但人們要看穿美國外強中乾、色厲內荏的真實面目。只要中國採取堅決、正確的應對方式,有理、有利、有節,打得穩、打得準、打得狠,就一定可以在鬥爭中取得最後的勝利。中國不斷擴大開放,而美國卻日益封閉自己,那麼美國在未來只會越來越被動。
圖謀不軌
「通過強硬手段重塑全球貿易秩序。」
美國迫使各國圍堵中國?
彭 波:4月10日,特朗普宣布區域性暫停加關稅90天,同時對中國加稅125%。對此,中國外交部繼續表示:奉陪到底!出爾反爾,言而無信,關稅脅迫──特朗普試圖通過強硬手段來重塑全球貿易秩序,但這一做法卻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質疑和反對。
等同戰爭
「不花錢就能夠獲得戰爭的利益。」
打關稅戰等同發動戰爭?
彭 波:有人說特朗普並不想加關稅,只是想以關稅為壓力,強迫他國談判而已。這種說法也是不對的。特朗普還是想加關稅的,只是他想先以加關稅為大棒,強迫他國談判,等到把他國榨乾了之後,再來加關稅。
有些人說特朗普不好戰,追求和平。其實不然,現在大家意識到:關稅戰就是特朗普的戰爭手段。對外直接發動軍事戰爭是要花很多錢的,特朗普捨不得,他希望通過貿易戰,不花錢就能夠獲得戰爭的利益。
公然搶掠
「強盜的道路、敲詐的道路、搶劫的道路。」
與特朗普交易是與虎謀皮?
彭 波:特朗普希望走的路是:美國還要跟過去一樣佔到大便宜,並且是持續地佔便宜;同時,還不能讓別的國家跟過去一樣賺到美國的錢;製造業還不能空心化,就業機會必須保留在國內。──既要又要還要,只想大把地獲得,卻一點都不想付出。這就是特朗普想幹的事情。
但這在經濟上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必須另闢蹊徑。特朗普試圖使用強盜手段找到出路。於是,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們其實是想走第三條路,也就是強盜的道路、敲詐的道路、搶劫的道路。這也是當前特朗普正在走的路。
貪得無厭
「迫使別國供養美國,破壞別國增長。」
美國「交易藝術」有多狡猾?
彭 波:首先,美國要對進口商品徵收比較高的關稅,目的是保障國內製造業發展和就業機會。但特朗普不想承受因為這條道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所帶來的損失。而且,如果別的國家在美國加關稅之後普遍予以反擊的話,美國也會比較難辦。特朗普並不想跟別的國家「一換一」進行兌子。所以,特朗普這套政策的下一步就發生了重大的改變,一邊加關稅,一邊保留跟別的國家談判的空間,試圖通過所謂「交易的藝術」,揮舞關稅大棒來打擊、強迫、敲詐別的國家對美國作出讓步,借助美國的強大綜合國力迫使別國供養美國,同時破壞別的國家的增長。
沒完沒了
「把TikTok賣出,特朗普也不會罷休。」
向美國低頭如同抱薪救火?
彭 波:以中國為例,特朗普對中國加關稅就是希望中國在關稅的壓力下跟他談判,同意把TikTok賣給他。但是,中國即使把TikTok賣給了特朗普,特朗普也不可能善罷甘休,未來還是要繼續以加關稅為手段,逼迫中國在其他方面作出讓步。歐盟的遭遇也是如此,當歐盟要求跟美國談判取消新增的關稅,特朗普就要求歐盟必須承諾從美國購買價值3500億美元的能源作為「交換條件」。這樣無理的做法和要求是看不到盡頭,永無止境的。用中國的象棋術語來說就是拿着加關稅對別國進行反覆的「將軍抽車」,最終將對手置於死地。
有借無還
「削弱別國後就可賴債廢債。」
特朗普覬覦的還有什麼?
彭 波:特朗普相信其他國家都會在美國的關稅大棒之下屈服,包括他的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斯蒂芬·米蘭就認為:「其他國家可以接受對其向美國出口的商品徵收關稅,而不會遭到報復,從而為美國財政部提供收入」。而且他相信關稅加得越高、大棒越重,屈服的國家就會越多,屈服得越快,對美國作出的讓步就會越大。在特朗普的理想狀態當中,別的國家是不敢也不能對美國予以有力反擊的,這樣的話美國就可以不受損失而收全功。因為之前嘗過甜頭,所以特朗普這次要對全世界國家普遍地加徵關稅。這已經超出了一般經濟學理論之外。在充分地削弱別的國家之後,美國就可能實施賴債廢債的行動,並且同時進行領土的擴張。
日削月割
「美國生病,他國吃藥甚至出血。」
關稅戰是美國霸權的延伸?
彭 波:特朗普的如意算盤可以分為五步走。第一步:加徵不可理喻的關稅;第二步:以關稅大棒反覆訛詐壓迫他國讓步;第三步:在實現對他國的削弱之後,再加徵更加不可理喻的關稅;第四步:賴債以擺脫債務危機;第五步:在充分收割並削弱他國之後,實現領土擴張和霸權永固。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不斷地反覆無常和背信棄義。
所以,很多人說,特朗普只是想通過加關稅推動變革來挽救美國而已。這種說法是不全面的。特朗普的確是想通過加關稅以挽救美國,但是他同時還想掠奪別國,把變革的代價轉移給別國,勒索別國,同時進行擴張。這就叫作「美國生病,他國吃藥甚至出血。」
孤注一擲
「把美國的國內市場封閉起來。」
特朗普妄圖令美國再偉大?
彭 波:特朗普對世界各國普遍加徵關稅,某種意義上是美國發展面臨的內外形勢所迫,當然同時也是他本人的認知背景及性格使然。因此,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應該說,面對當前美國國內的經濟狀況,作為總統,特朗普面臨的可選項並不是太多。在正常情況下,為改善當前越陷越深的困境,美國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繼續走過去的新自由主義道路。也就是鼓勵美企根據比較優勢貿易原則,到全球各地投資,生產的東西再賣回國內。另一條路就是逆新自由主義道路而行。不再搞什麼自貿,而是對他國普遍徵收一個比較高的關稅,把美國的國內市場封閉起來,以此來保障國內的製造業。
黔驢技窮
「中國看穿了美國的伎倆。」
中國硬剛回應,特朗普始料不及?
彭 波:中國看穿了美國的伎倆,識破了他以加關稅為手段反覆訛詐、「將軍抽車」的企圖,所以不給他通過談判實施敲詐的機會,而是直接反手對等加徵關稅,跟特朗普開展國家綜合實力的對話。這樣反而大大出乎了特朗普的意料之外,同時也讓美國經濟及資本市場一時陷於恐慌之中。
特朗普這次採取激進的手段,對全球普加關稅,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就是陷全球經濟於混亂之中,然後亂中取利,渾水摸魚,以幫助美國擺脫當前的債務危機。但是,中國直接給予堅決回擊,這樣就把混亂推回美國國內,讓美國故意製造全球混亂,然後渾水摸魚,而自己置身事外的伎倆無從施展,最終玩火自焚。所以,現在美國國內的衝突不斷加劇。
自取滅亡
「各國發現美國反覆無常,是不可信任的。」
特朗普關稅政策注定失敗?
彭 波:特朗普的貿易戰會直接給全世界的產業鏈製造混亂,而美國並不能從這個混亂當中獲得什麼利益。客觀地說,假如這個世界上沒有中國,特朗普在全球製造混亂之後,產業資本可能只有跑到美國去投資。但是有了中國之後,產業資本發現中國比美國的營商環境要好得多,政策的確定性要好得多,產業鏈的條件也要好得多。
特朗普的貿易戰也讓其他國家及企業對美國產生了警惕的心理。因為各國都會發現美國反覆無常,是不可信任的。在未來,如果美國有錢可以賺,大家當然還是會去賺。但是大家都會同時給從美國的進口尋找可平替的對象。這樣發展下去,美國的貿易逆差甚至不但不會縮小,還可能會擴大。比如說現在歐洲、加拿大、中國的消費者都開始不願意購買美國商品了。
群起反抗
「當識破美國的真實意圖,必然會離心離德。」
美國正在孤立自己?
彭 波:根據特朗普的目標,美國在利用關稅大棒迫使他國結盟圍堵中國之後,最終還是要把他們燉了吃肉的。個別小國在面對美國的關稅壓力時可能束手無策,但稍具實力的國家必然會識破美國的真實意圖,必然會離心離德。所以,美國這套做法最大的可能只能是孤立自己。從長期看,會逼迫美國之外的國家組成一個聯盟,形成一個新的世界市場。
與此同時,美國的這套打法會導致供給沒有辦法充分滿足國內需要。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是很困難的,非三年五年不能發生實效。即使美國逼迫各國去美國投資也做不到,至少不能快速做到,而長期是高度不確定的。
走向衰落
「中國不斷擴大開放,而美國卻日益封閉自己。」
美國製造業能起死回生?
彭 波:美國財政部部長斯科特·貝森特代表特朗普政府講的那套通過關稅把產業逼回國內的邏輯,完全是不可能實現的。這些年美國強迫了很多企業到國內進行投資,有哪個成功了?這樣一來,美國普遍加徵關稅,不僅在短期內會加劇國內通貨膨脹,長期看來也同樣不容樂觀,會讓美國老百姓很難受。
美國的製造業只會越來越差。美國在自我孤立於國際市場之後,它的損失會很大,製造業會慢慢地越來越落後,比現在還要糟糕得多。至少美國目前仍位居全球製造業第二大國,如果美國真的要把自己孤立起來,它在未來可能會被拋離得越來越遠。中國不斷擴大開放,而美國卻日益封閉自己,那麼美國在未來只會越來越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