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收費層疊加 旅遊意慾受影響

  劉韋瑋 資深傳媒人

  本港在面對巨額財赤下,政府積極開源以增加收入,實乃無可厚非,然而香港作為簡單低稅制的自由經濟體,在落實任何增加稅收的舉措之前,必須小心衡量對宏觀政策目標帶來的影響,否則只會因加得減,對香港的長遠競爭力構成不可彌補的損害。財政司司長於本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把飛機乘客離境稅由120元增至200元,適用於今年10月1日起購買的離港機票。此案若實施,短期內或可為本港增加一些收入,但長遠而言卻可能會削弱本港競爭力,必須三思而行。

  國家「十四五」規劃賦予香港國際航空樞紐的角色,而《基本法》第一百二十八條更規定,特區政府應提供條件和採取措施,以保持香港的國際和區域航空中心的地位。然而,3年疫情令全球航空業遭受重創,加上區內機場的競爭,以及新型長途機種和航線的普及,都令香港的樞紐作用面對嚴峻挑戰,在這個關鍵時刻增收飛機乘客離境稅,值得商榷。

  事實上,近年旅客使用香港機場的成本大幅增加,當中包括因應三跑道系統而徵收的機場建設費、旅客保安費,以及飛機乘客離境稅。其中機場建設費為70至180元不等,視乎旅客性質、客位等級和航程而定;旅客保安費今年起由原來55元加至65元,並計劃於2027年起分階段加至75元;加上現時120元的飛機乘客離境稅,以及另一方機場收取的費用,徵費已佔機票費用的一個顯著比例。

  旅遊業對本港經濟產生舉足輕重的作用,旅客成本增加自然影響遊客來港旅遊意慾,況且本港經濟仍徘徊於下行階段,對大部分市民和旅客而言,以上徵費只能無奈接受。不過,當局也不應該完全忽略社會意見和旅客利益。其實,社會上對於離境稅有不少建議,例如按機票價格和航程調整上調幅度,或採取較溫和的累進方式,給予經常利用香港機場出行的市民和旅客部分寬免等,都很值得考慮。

  此外,當局也應全盤檢視目前針對機場離境旅客的收費,例如隨着三跑道系統落成啟用,機場建設費應否逐步下調甚至取消。當局倘若在加稅的同時能兼顧不同持份者的利益,在「一加一減」之下,相信會較易獲得市民接受,也可把加稅對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負面影響減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