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讀者/德拉克羅瓦的自然課\米 哈

  承上回,十九世紀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Eugène Delacroix)的藝術追求,是一種如同自然本身那般自在而生動的構成,更是一種雖不規則卻又動人心弦的激動。《公園中傾覆的花籃》一畫看似無意,實則處處經營。從色彩的鋪排、筆觸的層疊到光線的安排,皆透露出畫家對畫面和諧的敏感。

  這幅畫誕生的時間,也不容忽略。一八四八年的巴黎血流成河,社會混亂,而此時,德拉克羅瓦選擇遠離塵囂,返回他在香普羅塞的鄉間宅邸。在那裏,他面對自然的寧靜、生活的安逸,創作了一幅又一幅內蘊深意的作品。

  《公園中傾覆的花籃》便是其中之一,它彷彿是一種回應,一種對世間混亂的柔和抗衡。在人與人之間的秩序崩解之時,德拉克羅瓦轉向自然,在色彩與花香中尋求另一種秩序,也就是一種源於生命的和諧。

  這樣的創作態度,也讓人認識到德拉克羅瓦這位浪漫主義者,並非單純的情緒書寫者,也不是沉迷於異國風情的旅人,而是一位將觀察與情感融合的藝術家。

  事實上,德拉克羅瓦曾與雕塑家安托萬─路易·巴里在植物園一同寫生,長年累月地研究動物的肌理、花葉的輪廓,這些看似瑣碎的素描成為他畫作中不被察覺,但極為重要的基礎。

  德拉克羅瓦在晚年選擇將畫筆交給大自然。他讓色彩隨意灑落,如同花朵在風中綻放,也讓我們在其畫中讀到他對世界的溫柔凝視。自然,在他筆下,不是迴避,而是一次重新出發的可能。而美,就藏在那不經意間盛放的花影裏。

  又說,德拉克羅瓦的色彩理論,更對後來的現代藝術產生深遠影響。色調的分割、對比色的使用、整體視覺的節奏,這些技巧讓莫奈、梵高等人受益良多。

  可以說,《公園中傾覆的花籃》不單是一幅畫,更可能是藝術史上的一個關鍵點,預示了從浪漫主義到印象派的美學轉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