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古人談心】團隊合作更易創新 三個臭皮匠發揮「增強效應」

前幾天和幾位老友聊天,有人突發奇想:「等我們退休後,乾脆一起住進同一間養老院,天天打牌吹水,多快活!」朋友A馬上反駁:「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不也是三個男人?人家可是創立了蜀漢王朝!」朋友B接着說:「沒聽過『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嗎?」
我腦中立刻浮現一則新聞——東北幾位退休老伯閒來無事,居然合力打造了一門土製高射炮。男人聚在一起,不是「成大業」,就是「搞事」。
不過,「三個臭皮匠」這句俗諺其實源自明代《警世通言》,原本是「三個縫鞋匠,頂個諸葛亮」。有趣的是,這反映了中國傳統的集體智慧觀念——就算個別能力普通,只要團隊合作,就能產生超乎想像的創造力。
現代心理學稱這種現象為「群體認知增強效應」。就像現在的新創團隊,單打獨鬥可能默默無聞,但一群人腦力激盪,常常能迸發出改變世界的點子。
話說回來,這種「增強效應」用在正途是創新,用偏了可能就是那門高射炮了。
為什麼男人聚在一起特別會「搞事」,而女性則守法守紀、姊妹情深?心理學中主要有以下三個觀點:
1. 睾固酮團隊效應
研究顯示,男性在群體競爭時,睾固酮水平會明顯上升。這就像自帶「buff加成」,讓人更敢冒險、更想表現。原始時代要組隊打獵,現代就變成組隊創業之類。
2. 同儕壓力變助力
男性群體有種奇妙的「逞強文化」,當有人說「這個一定做不到啦」,反而會激發「我偏要做給你看」的心態。這種「兄弟互激」模式,從古代戰場到現代健身房都一樣適用。
3. 女性群體的「安全模式」
相較之下,女性聚會更常聽到「這樣安全嗎?」「要不要再考慮一下?」這不是膽小,而是進化來的風險評估能力。研究發現女性群體更擅長多角度思考問題,就像內建了「防衝動系統」。
劉備團隊能成功,其實關鍵不在性別上,而在如何引導這種群聚能量。劉關張是因為把兄弟義氣轉化為政治理想;現代許多成功的新創公司,也是把「搞事精神」用在創新突破上。
下次當你發現自己和兄弟們又開始「異想天開」時,不妨先問問:這個點子是創新還是危險?有沒有專業人士可以諮詢?會不會造成別人困擾?
說不定下一個改變世界的點子,就在你們的閒聊中(抑或老人院中)誕生呢!
●劉國輝老師
學研社成員,在各大專及大學任教心理學十多年。愛用微觀角度分析宏觀事件,為朋友間風花雪月的話題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