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憑闌處】望子成「人」

  童 心

  課堂內外,看着學生們忙碌的身影,總忍不住心生悲憫:課程滿滿的,大腦高速運轉;課外活動滿滿的,必須爭先恐後;倘若周末再去一些興趣班、補習社,休息的時間就少之又少了——難怪都說,這個年代,太陽底下最辛勞的職業,非學生莫屬。不用看各類網站上「專家指出:本港中小學生睡眠嚴重不足」這類加了幾個驚嘆號在標題後面的資訊,教室裏上兩節課就能知道,單那不用伏案、閉眼即眠的功夫,絕不是一日兩日能練成的。

  我問過很多學習成績優異、校內外活動也表現優秀的同學,「為何這樣拚,不怕身體受不了嗎?」

  學生的答案雖然不是千篇一律,但「不能輸」是被提及最多的核心詞彙。當我追問「不能輸」的原因是什麼?很多學生告訴我:「爸爸媽媽會不開心。」

  這是經典的成語在作怪:望子成龍。家長們總是在子女身上投注太多的希望。這些希望,太沉、太厚,以至於常常令孩子們壓力重重。孩子們的成長,如何能快樂一點,純真一點,輕鬆一點,固然需要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但倘若我們首先能讓望子成龍的理念回歸到個體生命自身的自然規律上來,會不會要科學一點?比如,與其望子成龍,不如望子成人——做一個真實、善良、快樂、健康的人。家長們總是有太多的擔心:真實了,吃虧怎麼辦?善良了,被人欺負了怎麼辦?快樂了,成績不好怎麼辦?健康了,只長身體不長智慧怎麼辦?

  殊不知,那個萬千家長都期待的「龍」,又該一定是個什麼樣子,有標準答案嗎?如果一個孩子,連人都沒來得及做好,那能成為所謂的「龍」嗎?這個世界上,與能用金錢、地位等等物質來衡量的「龍」相比,成「人」才是更難也更寶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