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500重點企業 助產業多元化抗震

  任景信:自由港優勢吸引歐洲內地公司

  美國總統特朗普向全世界發動關稅戰,打亂貿易及供應鏈,為全球經濟帶來巨大挑戰。特區政府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主任任景信表示,香港應在新形勢下,基於自由港定位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配合國家發展需求,才可在貿易戰突圍。引進辦投入營運逾兩年,已引入4批共84家重點企業,現時目標至少接觸500家重點企業,除了內地,引進辦未來會致力吸引歐洲企業落戶香港,助力改善本港經濟結構及產業多元化,增加抵禦經濟風浪的本錢。

  任景信指出,引進重點企業是希望在港建立產業多元化和一些新興產業,不僅強化現有產業,也希望出現新的產業,包括與創科相關。此外,創科發展亦帶動新興產業,例如新能源等。同時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發展,例如物流、運輸、環保等。希望通過這些措施實現產業多元化,推動香港經濟更上一層樓。

  目前已有84家重點企業落戶香港,料帶來500億元投資和超過2萬個就業崗位。他表示,這些公司多屬龍頭型企業,體量較大、科技含量較高,創造的就業機會較高端,對人才需求較高。不僅有助香港打造成為人才高地,也有助鞏固香港作為財經中心的地位。

  推動港創科產業

  任景信稱,目前引進辦有初步指標,至少接觸500家重點企業,是否全數落戶仍要視乎情況。至於GDP佔比指標,雖有一定參考價值,但未必完全適合所有企業。例如個別欲求可能更注重在港建立總部或科研中心,而非直接提升GDP。因此,引進辦更注重企業在港的長期發展定位,以及其對港創科產業的推動作用。

  他提到,無論是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還是財政司司長的財政預算案,都強調如何通過引進重點企業來港,以及如何通過這些企業在香港建立總部、科研機構和產業中心來實現長期發展目標。這些企業在港落戶自然對GDP產生正面影響,但更重要的是,這些企業將為香港長期發展帶來裨益。

  提供相應政策支持

  在企業落戶後,引進辦會繼續跟進其發展情況,確保其投資計劃順利實施。特別是企業第一個項目,引進辦會提供更貼身支援,為它們開路搭橋,以確保其首個項目在港成功落地,助其「打響頭炮」。

  任景信透露,引進辦對落戶企業首個項目跟進時間會是1年,其後跟進周期分別為3年及5年,上述一系列跟進其實比起單純引進企業來港涉及更大量的工作。

  特區政府在吸引企業來香港落戶時,部分企業會作出一些承諾。例如企業可能成立科研中心或研發機構,並進行相關科研項目。這些項目有機會與大學或其他機構合作,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或提升企業現有產品功能。他說,政府會根據企業承諾,提供相應政策支持,例如產業園區設施、研發計劃申請等。

  另一方面,在引進企業過程中,引進辦會解釋香港政策優惠、獨特優勢等,政府亦會根據企業需求,將香港優勢與企業目標匹配,以助企業加快落戶香港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