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海嘯」席捲全球 考驗港經濟韌性

  郭靈 資深傳媒人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宣布對全世界國家加徵所謂「對等關稅」,引發全球關稅海嘯恐慌,全球股市應聲大跌。然而,在看到美國股市暴跌後,特朗普又改口宣布,暫停對75個國家徵收關稅90天,並將關稅降至10%,惟將針對中國徵收關稅提高至145%,但又聲稱「美國將會與中國及每個國家達成協議」。

  筆者認為,從特朗普前後不一的態度可以看出,其所謂的「對等關稅」措施,實是為了打壓中國經濟崛起的手段,其意圖是藉着揮舞關稅大棒,來打擊中國出口貿易,打壓中國經濟在世界範圍的影響力。面對特朗普政府蠻橫無理的關稅政策,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沒有屈服的理由,而香港作為國家一分子,自然要發揮本身靈活性,以及政府和企業的應變能力,以靈活求變的思維破解美國的「關稅殘局」,協助國家走出困局。

  事實上,從特朗普宣稱發動關稅是為了消除所謂「貿易逆差」的說詞,以及其反覆不一的行徑就能看出,其所謂的消除逆差,實際上只是針對中國的打壓。既然美國已下定決心要圍堵中國,自然不會輕易「放生」香港,所以特區政府及本地企業要做好準備,積極調整政策及經營方式,來應對美國加徵關稅所帶來的挑戰。

  首先,本地企業要進一步減少對美國進口產品的依賴,尋找更多來自新興市場的替代品,以靈活的經營方式應對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其次,政府要進一步強化與周邊國家及新興市場如沙特、孟加拉、秘魯等的商貿合作,通過積極開拓新的市場,來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最後,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多年來與世界各國有着緊密的經貿合作,在特朗普政府揮舞關稅大棒之時,香港應靈活地發揮超級聯繫人的獨特斡旋作用,推動中國與其他國家建立更具包容性、互利性的新型多邊貿易聯繫,突破美國的圍堵。

  同時間,香港亦可利用自身零關稅、自由港和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樞紐,以及成熟的普通法體系的傳統優勢,協助跨國企業設計供應鏈彈性方案,規避貿易壁壘衝擊的同時,與中國內地企業建立以人民幣結算的合作關係,減少國際企業受到美元霸權的箝制。

  要知道,從特朗普第一任期開始,打壓中國就成為其博取民眾支持和選票的手段,通過為美國製造「假想敵」,來掩飾其施政的錯誤和失敗。然而,經過多年貿易戰的考驗,中國不僅沒有被打垮,反而經濟更具韌性。因此香港只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揮好超級聯繫人的獨特優勢,相信一定可以化危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