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環保請少吃朱古力
尹成榮
朱古力深受大眾喜愛,那濃郁醇厚的香甜滋味,讓無數人欲罷不能。當我們沉醉於朱古力的美味時,可曾意識到每一口的享受,或許都伴隨着對環境的衝擊。
乍一聽,很多人可能滿心疑惑,甚至覺得是誇大其詞。畢竟,朱古力既非取材於木材,也不是用動物肉加工而成,怎麼能跟環保扯上關係?問題就出在朱古力的生產與運輸環節,背後隱藏着驚人的資源浪費。
朱古力為何如此昂貴?原因就藏在它漫長且「耗能」的「誕生」之旅。歐美國家的民眾對朱古力偏愛有加,使朱古力產量不斷攀升。在生產環節,耗費的資源超乎想像,僅僅生產1千克朱古力,就得消耗1萬升水,同時向大氣排放2.9至4.2千克二氧化碳。
朱古力的主要原料是可可豆,它們大多生長在赤道附近氣候潮濕的區域,像遙遠的非洲、南美洲等地,而朱古力的生產地卻集中在歐美國家,兩地相隔萬里。為了把可可豆運到工廠,高昂的運輸成本只是其一,由於可可豆喜熱,長途運輸還得冷藏保鮮,加上層層包裝,這一路下來,耗費的能源不計其數。要是遇上牛奶朱古力,牛奶的運輸同樣耗能巨大,一路上還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
簡單來說,一塊朱古力從原料地「跋涉」到消費者手中,要歷經諸多複雜工序,每一步都在吞噬能源。如此說法,並不是勸人們戒掉朱古力,而是希望能知曉其中利弊,增強環保意識。也期待相關從業者能優化生產流程,降低能耗,讓我們在品味朱古力的同時,不給地球添太多「負擔」,為環保出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