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反制/美企杜邦涉壟斷 中方依法立案調查

回擊美國加關稅,中方打出一系列組合拳。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日前發布消息指,因杜邦中國集團有限公司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杜邦中國集團有限公司開展立案調查。外界推測,杜邦牽涉「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損害內地化工產業。
業界專家對大公報表示,中國對杜邦進行反壟斷調查,是對美國貿然發動掠奪性關稅戰的一次精準反擊,有理有據。美國慣用反壟斷法打擊外國企業,此次中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法律武器直擊對方「規則霸權」。\大公報記者 張寶峰北京報道
外界從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告內容推測,杜邦牽涉「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和「未依法申報經營者集中」等行為,長期壟斷中國醫療防護、新能源電池等領域的核心材料市場。
以專利過期產品牟取暴利
例如其專利過期的Tyvek材料佔據中國市場80%的份額,價格是國產替代品的3倍以上。
中國官方發出公告當日,杜邦股價急挫,市值蒸發數以十億美元,其歐洲、東南亞客戶已開始尋求替代供應商。另有分析認為,此次中方啟動的反壟斷調查,將推動中國進一步轉向自主創新,進而可能重塑全球化工材料產業格局。
深耕中國市場,守法運營實屬理所當然。著名財經評論員、中國證券業協會諮詢委員董少鵬對大公報記者說,作為一家化工巨頭,杜邦公司的產品對中國市場有很強的滲透能力,也佔有很大的份額。此次中國對它進行反壟斷調查,不僅有理有據,還是對美國貿然發動掠奪性關稅戰的一次精準反擊。只有讓美方知道疼,把美國打疼,他們才會懂得貿易合作遠比貿易拚殺更為重要。
「事實上,像杜邦這樣的企業,它們深知中國大市場對於美國資本、美國技術,包括美國就業的重大作用。」董少鵬分析說,按道理說,中美市場完全可以通過貿易與金融合作,使雙方受益。而美國所謂的「貿易逆差」,實際上對美國整體經濟是有利的,一方面能夠抑制它的通脹,另一方面,因為美國勞動力匱乏且價格高昂,所以中國勞動力彌補了美國在這方面的不足。
以法律武器直擊「規則霸權」
有業界人士指出,此次調查是中國在中美「規則戰爭」中的正當反擊:首先是產業安全破局點。杜邦壟斷Tyvek材料,其高價策略威脅中國供應鏈安全。打破壟斷可加速本土產業鏈升級。其次是規則話語權爭奪。美國慣用反壟斷法打擊外國企業,此次中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為全球反壟斷治理提供新範式。最後是明確立場。美共和黨正為2026年中期選舉蓄力,而杜邦是其重要財源。中國此舉亦警告美企勿做「價值觀外交」馬前卒。
「這場反壟斷戰役不僅關乎市場公平,更是百年未有變局下制度競爭的縮影。」有媒體分析指出,調查杜邦標誌中美博弈進入爭奪「規則制定權」的新階段。中國不再局限於關稅戰與科技戰,而是以法律武器直擊對方「規則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