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圖/信陽茶香漫過山水間

晨光穿透薄霧,四月的信陽茶山醒了。嫩芽在枝頭凝露,茶香在空氣中浮動。記者發現,信陽不僅是中國茶都,更是北國的「江南」。高鐵北上直達信陽東站,港人到此可以先租一輛車,沿着大別山一號旅遊公路,深入信陽的山水之間,發現這座千年茶都的打開方式遠不止一杯毛尖那麼簡單。\大公報記者 劉蕊 實習記者 任舜丞 河南信陽報道
行走信陽數日,每每能看到茶壟沿山勢起伏,嫩芽凝露似翡翠綴枝,隨意走進一座茶山,採下幾片嫩芽,入口咀嚼,一股茶香迅速瀰漫開來。這片北緯32度的傳奇土地,孕育了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信陽毛尖。鮮茶葉也可以用來炒菜,是信陽當地獨有的「春天的味道」。
在華夏大地的茶香譜系中,信陽毛尖以其獨特的風味獨樹一幟,被譽為「綠茶之王」,是河南信陽的一張閃亮名片。
一葉知春 千山煥新
四月是茶鄉最忙碌的季節,大批採茶人走進了茶園,漫山遍野的茶樹,採茶人從早到晚,才能每日摘得幾斤芽。驅車走進離信陽東站比較近的文新茶山,60萬畝茶園如綠浪翻湧。登上茶山觀景台,萬畝茶田盡收眼底,憑欄遠眺,山嵐與茶色共繪一幅生態畫卷。
清明至穀雨(4月5日至4月20日)是信陽毛尖的核心採摘期。此時氣溫回升,茶樹生長加速,一芽一葉初展的鮮葉比例增加,茶葉滋味更濃郁醇厚,兼具鮮爽與耐泡性。茶農邊採摘邊向記者介紹何為「好芽頭」,「一葉一芽,芽的高度高於葉,芽身布滿細細茸毛,就是標準的好芽。」
體驗過採茶後,便可以來到山下的文新茶村親自體驗製茶。記者在這裏見到了國家級製茶師、非遺傳承人陳正軍。陳正軍一邊炒茶,一邊介紹他的製茶秘訣:「我的手就是溫度計,在手工炒茶的過程中,手不僅要感知炒製的力度,還要精準地感受茶葉烘焙的火候,確保每一片茶葉都能達到最佳的品質。」
信陽毛尖的炒製工藝複雜且精細,包含殺青、晾青、篩青、捂青、揉條、擼條、烘乾等一系列步驟。陳正軍表示:「手工炒茶不僅需要經驗和技巧,更需要耐心和專注。每一步都馬虎不得,否則會影響茶葉的口感和香氣。」
茶旅融合 多元業態
信陽是茶都,更是北國「江南」,在這裏可以解鎖茶旅融合的N種體驗。沿着大別山一號旅遊公路自駕,半小時便能串起信陽的「茶旅宇宙」。不僅能夠在雞公山上體驗星空露營、聽一場民謠演奏會;還可以登上南灣湖的遊船,在「乘風破浪」中觀賞茶鄉風光;甚至可以在星宿川,體驗一下信陽版本的「小三亞」,在這裏不僅有沙灘有木屋,還有紅色小火車穿行於金色的黃花菜花海中,要多混搭有多混搭。
即便是在高速公路上的服務區,也可以有「茶旅融合」的打開方式。南灣服務區依山傍水,被茶山和碧湖環繞,四月正是油菜花開時,這裏美得像一幅水墨畫。服務區負責人趙艷峰介紹,這裏不僅有楚文化和信陽茶文化的沉浸式體驗,還有民宿、茶飲、露營等多元業態。遊客可以在這裏直接「躺平」,「入區、入景、入境」,感受信陽的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