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分析/全球AI產業維持中美兩強爭霸\李靈修

上周由人工智能(AI)科學家、有「AI教母」之稱的李飛飛,其聯合領導的史丹福大學「以人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Stanford HAI)發布了《2025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總的來看,目前全球人工智能發展,仍呈現中美兩強的格局。
報告指出,2024年生成式AI吸引了全球投資339億美元,較2023年增長18.7%。與此同時,企業對AI的採用率顯著提升,從2023年的55%上升至2024年的78%。數據顯示,2024年總部位於美國的機構擁有40個知名AI模型,超過中國(15個)和法國(3個)。
在AI人才方面,中美兩國可謂並駕齊驅。美國保爾森基金會(Paulson Institute)下屬的麥克羅波洛智庫(MacroPolo)公布了一項名為「全球人工智能人才追蹤」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和美國是頂級AI人才的主要來源地和目標工作地,70%的頂級AI人才在中國或美國的機構內工作,65%的頂級AI人才出自中美兩國。
中國論文發表量超美國
至於在論文發表方面,中國已經趕超美國。根據全球人工智能研究能力排名系統AIRankings顯示,北京的論文發表數量與研究者數量躍居世界城市榜單第一名。AIRankings數據統計,由2015至2025年期間,北京的累計成果發表量(6377.6)佔榜單前十名成果總量(29261.8)的21.79%,並超過美國舊金山灣區(3224.2)和波士頓(2854.2)的發表量之總和。
在對AI的態度方面,中國也是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中最樂觀的。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有83%的人認為AI產品和服務利大於弊,排在後面的是印尼(80%)和泰國(77%)。相比之下,美國(39%)、加拿大(40%)等的樂觀情緒遠低於中國。
此外,《2025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指出,愈來愈多的研究結果表明,AI不僅能夠有效提升生產力,在多數情況下,還能縮小勞動力的技能差距。但複雜的推理對於AI模型而言,仍然是一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