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製路線 教觀眾如何做文化旅客
在文旅方面探索發展亦是港芭的目標之一。李易璇分享,港芭是從2023年6月上演《舞姬》時開始意識到不能只關注香港的市場,亦要着力吸引外地觀眾來港。「哪怕是疫情時,劇院一開,我們的演出都是爆的。但是一開關,很多人外遊,我們的票去得很慢!怎麼辦?我們就開始找內地的大麥網賣票。加上疫情間我們已經在內地註冊了bilibili頻道及騰訊視頻等,又找了內地的PR公司幫我們寫小紅書和微信文章,從那個時候就開始加大力度在內地做宣傳。」《舞姬》演出時,她發現劇場中多了不少年輕的講普通話的觀眾,在演出後的隨訪中,發現不少人專程從北京、上海趕來,留幾晚,看完幾個不同卡司的場次。「當時簽名時隊伍是圍住整個文化中心的。我發現原來很多人真的很喜歡芭蕾。當時就覺得要更加聚焦在文化旅遊上,並且也要聚焦在本身不是看開芭蕾的觀眾身上。」港芭開始嘗試開放綵排,請KOL來觀看,透過各種社交媒體作出宣傳。一步步實驗,慢慢覺得市場變大了。
「現在文旅是我們的發展核心。」李易璇說,舞團甚至會專程請內地的KOL來港一條龍體驗,從去海邊散步,到看舞團排練、和舞者聊天、參觀後台,再加上去麗晶酒店體驗聯名下午茶,然後選購舞團周邊精品,可謂是「食、玩、買」一網打盡。「我們希望可以做到一個sample給旅遊局看,可以這樣來包裝文化旅遊,因為你是需要去教別人怎麼去做一個文化旅客的。」
「近年我們多了很多內地觀眾,他們很多都是跟着小紅書上KOL的足跡過來,還有人專門來問是否可以買到同款的鑰匙扣周邊。」舞團助理市場推廣及公共關係經理Ruth亦和記者分享,「做《綠野仙蹤》時我們就做了整個旅客的路線出來。希望讓大家覺得,香港手信不是只有奇華,也可以是我們港芭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