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批特朗普毀美元基礎 「貨幣之王」地位搖搖欲墜

  香港文匯報訊 美元長期被視作全球「貨幣之王」,但要維持這地位面對的挑戰眾多。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學與政治學教授艾肯格林於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建立在獨立運作的聯儲局、穩定的全球貿易,以及美國與盟友合作的基礎上。如今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大肆發起關稅戰、頻頻向聯儲局發難,美國經濟長遠發展若不見起色,美元的「貨幣之王」地位料更搖搖欲墜。

  美國在二戰後成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布雷頓森林體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的建立,奠定美元在戰後國際貨幣秩序的主導地位。

  依照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元一度與黃金掛鈎維持匯率穩定。美國援助歐洲各國重建的馬歇爾計劃,也大幅加強美元在國際支付體系中的流動性。

  即使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美元仍維持着全球貨幣中心地位。艾肯格林認為,美國歷任總統積極支持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逐步擴展全球貿易,北約讓美國不但成為歐洲的貿易夥伴,更是歐洲的地緣政治和軍事盟友。在他看來,獨立的聯儲局、開放的全球貿易體系,以及西方國家地緣政治聯盟,是美元保持自身地位的基礎。

  美全球貿易份額持續下降

  然而時至今日,美國經濟較少受到衝擊、始終領先主要發達國家的美國例外論已受質疑。伴隨近年疫情打擊、通脹攀升、保守派勢力冒起,美國科研機構和大學的研究能力正在削弱,技術移民面臨愈來愈高的門檻,兩黨分歧令政策難以長期穩定實施,多種因素都在降低美國對外資的吸引力。

  艾肯格林批評,特朗普2.0短時間內幾乎已動搖美元的「貨幣之王」位置。特朗普政府堅信國際貿易為「零和遊戲」,大舉對他國出口美國的商品徵收關稅,導致美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持續下降。當一個經濟體在全球貿易和金融中的比重下滑,推動其貨幣在全球流通使用的市場力量也會同時被削弱。所謂「美國優先」的關稅政策,無疑會加速這一進程。

  美國對他國的制裁大棒近年愈發隨心所欲,從2000年到2021年,遭美國制裁的個人數目從912人大幅增至超過9,400人,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的制裁措施更是不計其數。艾肯格林分析,特朗普政府威脅使用經濟武器時幾乎從不謹慎,如果美國在制裁方面不計後果、一意孤行,更多國家完全可以趁機向被制裁對象推銷自家貨幣,長期推動國際貿易擺脫對美元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