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追金到隨心 余翠怡:以最優雅方式走完劍擊路

●從以前的追逐獎牌、怕落敗,余翠怡悟出截然不同的運動員人生觀。
●從以前的追逐獎牌、怕落敗,余翠怡悟出截然不同的運動員人生觀。

  東京殘奧會失利 成就療癒之旅契機

  「七金劍后」、「六朝元老」,余翠怡劍擊生涯的榮譽多不勝數,她曾經也以為這些頭銜是自己的全部,在「痛並快樂着」的循環中追逐勝利,但東京殘奧會的失利,卻令余翠怡踏上一段自我療癒的旅程,當不再以輸贏去定義自己,反而讓她看得更廣更闊,年華逝去不可逆轉,但如何優雅地老去卻可以學習,「我不必和20歲的自己去比較,而是要為自己在40歲仍能做到的事而自豪。」廿多年來與劍為伴,余翠怡練的是劍道,也是心境。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正謙/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葉詩敏/場地提供:賽馬會傑志中心傑志膳房

  首次參加雅典殘奧會即橫掃四金,六度出戰奧運共奪得7金3銀1銅,余翠怡為香港體壇創下無數紀錄。經歷超過20年的劍擊生涯,她坦言現在對待劍擊的心態有所轉變,「當然我依然熱愛劍擊,但以前打比賽一定要贏,輸了就好似什麼都沒做過,好大壓力,有點像要去『追數』一樣,現在年齡不同、階段也不同,我希望用一個更享受和開心嘅心態去打劍。」

  在東京殘奧會上,余翠怡雖然首次沒有任何獎牌落袋,但也成為她重新認識自己的契機,香港市民的支持,讓她知道「余翠怡」這名字不是只有勝負來定義,「第一次參加奧運咩都無,特別是當年政府買了轉播權,全香港觀眾都會睇到,所以心情係有啲沉重和失望,不過我返到選手村之後睇到有好多人喺社交媒體留言畀我,同我講有睇我比賽、我表現好好。以前覺得我唔贏、我唔叻,就無人知我係邊個,但原來就算我輸了,都仲有好多人支持我,令我知道即使我退役,我一直以來嘅努力都不會被抹殺。」

  群眾支持成力量 學懂享受過程和進步

  雖然東京殘奧會已經過去4年,余翠怡說起時仍會眼泛淚光,身殘志堅的故事向來賺人熱淚,但最令她感動的是運動員身份獲得真正認同,「我一直以為在好多人眼中,輪椅劍擊是一個second class(次級)運動,但原來佢哋支持我不是因為殘疾運動員就有光環,亦不是因為殘疾人士去努力就好正面、積極這些表面訊息,而是真正當我哋係運動員,甚至去分析我哋嘅技術和表現,對我來說是很衝擊的一件事。」當眼裏不只得勝負,余翠怡的劍擊世界變得海闊天空,「年輕時候覺得比賽是一件痛苦的事,享受的只有贏的一刻,以前比起想贏,其實更是怕輸,因為輸會唔開心、會無臉,但𠵱家真正學識點去享受過程同進步。」

  瀟灑心態看運動員身份「斷捨離」

  就連運動員最忌諱的退役話題,余翠怡亦可以說得雲淡風輕,雖然笑稱退役最大阻力是要退宿搬屋,「如果我將宿舍所有東西都搬回家,阿媽會殺咗我。」但對於和運動員身份「斷捨離」,她卻答得瀟灑,「當我有一天突然不想再打劍,或是有很好的工作offer,沒有原因再留低的時候,自然就會做出決定,或許最不捨得的是作為運動員的『光環』,但如果你有其他追求,其實就不算得什麼,所以也不會特地去為退役設一個時限。」

  她以網球巨星費達拿為例,能夠優雅地告別運動員生涯,也是一個完美句號,「我睇咗費達拿套紀錄片,講佢點樣去一步一步部署退役,準備最後一場表演賽,佢依然好愛網球、好想贏,但人生不同階段就應該有不同追求,到了我這個歲數,能夠好像費達拿般『優雅地老去』,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受名將啟發 憧憬活出燦爛生涯黃昏

  即使現在目光已不再只聚焦於頒獎台上,亦不代表余翠怡的劍擊生涯已沒有追求,她不諱言自己「望住2028(洛杉磯奧運)」,看到「乒乓嫲嫲」倪夏蓮揚言要七戰奧運,余翠怡發覺原來生涯黃昏依然可以燦爛,「我不用去和20歲的自己比較,只要發揮出自己最好的40歲已經很足夠,為自己現在仍能做到的事而自豪,而唔係負面去睇年華老去呢件事,看到倪夏蓮想七戰奧運的追求,到了這個年紀仍然可以啟發其他人、去享受運動,對我來說好像是打開了新的大門。」習劍超過20年獲獎無數,余翠怡已不再需要金銀銅三色去證明自己,經過無數困難及挫折磨煉出來的從容和豁達心境,亦是這位「輪椅劍后」足以自豪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