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製服飾價格遠超進口貨 業界指關稅加重成本負擔
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民眾購買的衣物只有2%在美國境內裁剪及縫製,絕大多數服飾均為進口。儘管特朗普政府宣稱暫時僅保留對貿易夥伴10%的關稅,但美國服飾品牌商都憂心忡忡。《紐約時報》報道,美國服飾商強調即使加徵關稅,美國製造的衣物價格也遠超進口產品,關稅反而加重美企的成本負擔。
時尚品牌Outlier的服飾加工廠位於紐約曼哈頓,但服飾所需的亞麻、布料和鵝絨等原材料,都來自意大利、瑞士、新西蘭和泰國等地。Outlier聯合創辦人克萊門斯解釋,以亞麻為例,這種作物主要在法國和荷蘭種植,單是生長就要約10年成型。Outlier現時已因成本高企暫緩招聘新員工,關稅或會令品牌被迫加價。
政策混亂不敢購買設備
克萊門斯指出,美國幾乎沒有訓練有素的縫紉工人,若改為採購自動裁剪布料設備,將是一筆巨額開銷,「如果我們知道關稅會維持,我們或許會購買設備。但現時關稅政策如此混亂,做生意變得更難。」
報道指出,絕大多數美國服飾品牌專注生產高淨值的商品,目標客戶是較富裕消費者,美國服飾價格在市場上相較海外同類品牌,幾乎沒有競爭優勢。美國本地男裝Todd Shelton東主謝爾頓建議,美國當局應當將向進口服飾徵收的關稅,用於支持美國縫紉工人的薪酬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