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提三建議 港闢外貿新途徑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翠媚)美國單方挑起貿易戰,撼動全球貿易體系,亦引發市場對香港外貿前景的關注。不過,中銀香港分析香港近十年的外貿數據,發表報告指單純從港美雙邊貿易結構來看,關稅衝擊對香港整體外貿影響有限,惟外圍或有連鎖反應。該行看好香港對外商品貿易仍存在進一步發展機會,主要受惠國家政策支持,及香港正積極開闢多元市場。為應對外部環境變化,該行提出三大建議為香港另闢新途,建議利用全球貿易摩擦重組供應鏈、爭取明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相關活動在港舉辦,及加強海空聯運與「三位一體」綜合發展。
內地輸美貨值佔港總出口3%至8%
中銀香港指,參考特區政府統計處近十年統計數據,港產品每年輸往美國商品貨值介乎34億至75億元,僅佔當年香港整體出口額約0.1%,故關稅變動對香港整體出口影響較小;其次,香港轉口至美國而原產地為內地商品在原有加權平均關稅約12%的基礎上大幅提高,但這部分商品近10年每年貨值介乎1,500億元至3,000億元,在當年香港整體出口額中佔比在3%至8%之間,且逐年下降。
該行認為上述數字反映,單純就港美貿易看,美國大幅加徵關稅雖極大阻擋香港對美出口,但因對美出口在香港整體出口中佔比較小,所以對香港外貿影響有限。但若考慮到與貿易有關行業所受衝擊,美國加徵關稅對香港經濟仍將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最憂貿易夥伴跪低加香港關稅
同時,香港相關貿易夥伴為避免美國繼續對其加徵關稅或尋求與美國互降關稅,今後是否會在美國壓力下對中國(含香港)進口商品提高關稅,還需進一步觀察。
盡快加入RCEP擴大多邊合作
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嚴峻提出建議,首先香港可利用全球貿易摩擦之際覓商機,充分挖掘貿易潛力,「(美國總統)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四處挑起貿易戰,對香港來說既是危也是機。一些國家在美國壓力下屈服,但也有國家針鋒相對進行反制。一些國家為避免國內經濟因全球貿易壁壘抬升而受挫,會更加積極尋求與相關國家達成貿易互惠協議,香港可利用這個機會加大與有關國家商簽自貿協議的力度,並爭取盡快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另外,美國對中國實施超高關稅也激發中國提升國內消費、促進內循環,今後香港可進一步擴大內地市場,提供內地經濟高質量發展所需的相關產品。
其次,嚴峻建議香港積極開展貿易推廣,爭取明年APEC會議相關活動在港舉辦。目前香港需更多宣傳來增強各國對港正面印象,其中APEC會議正正是一個重要國際場合。由於APEC成員中許多是全球重要經濟體,也是香港重要貿易夥伴,香港可利用這一重要場合展示優勢、開展宣傳、拓展市場及深化雙邊和多邊貿易關係。適逢明年中國將主辦APEC會議,目前具體舉辦城市未定,他認為香港既是APEC成員,也是中國一個城市,香港可向國家建議將會議相關論壇及活動放在香港舉辦。
最後,嚴峻建議本地加強海空聯運,堅持國際貿易、航運、金融中心「三位一體」綜合發展。他認為航運中心建設不僅事關貿易,還與國家戰略布局尤其大宗戰略物資穩定運輸有密切關係,而空運在香港對外商品貿易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上升,未來香港可加大運用國際航空樞紐貨運機場及其他相關的物流配套安排,在跨境運輸上進一步結合海運與空運各自的優勢,強化海空聯運統籌運作,為香港航運業開拓新機遇。此外,香港可在貿易融資流動資金安排、出口信用保險、航運保險等方面進一步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促進三大中心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