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讀者/德拉克羅瓦的自然課\米 哈

  十九世紀的法國畫壇,充滿着激情與革新,德拉克羅瓦(Eugène Delacroix)無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名字。他的畫筆曾經描繪勞動、災難與異國風情,筆觸奔放,色彩激烈,情感澎湃。然而,在其藝術生涯的晚期,這位浪漫主義的大師卻放慢腳步,走入自然。

  德拉克羅瓦的《公園中傾覆的花籃》(Basket of Flowers Overturned in a Park)是他在自然中尋找美的具體回應。當然,德拉克羅瓦並非從未描繪過自然,他一生中留下無數動物素描、風景速寫與植物習作,只是這些素材很少對外公開,而更像是他個人的一座視覺標本室。

  《公園中傾覆的花籃》這幅花卉畫,卻是他首度將自然作為正式主題,搬上畫壇展出,並且與另一幅極具戲劇張力的《阿爾及爾的女子》一同出現在一八四九年巴黎沙龍。兩者的對比,不啻於風暴與微風之間的轉折,彷彿在說:在世界震盪之後,藝術家轉向內在,尋找不動搖的和諧。

  與傳統靜物畫不同的是,這幅畫的場景並非安排於室內的桌上,沒有花瓶、桌布與精心對稱的布局,而是置於戶外的花園中,自然環境成為畫面主體的一部分。籃子側躺於草地上,花朵從中傾瀉而出,紅、黃、粉、橙各色交錯,自然而不凌亂,散落之處卻又像一場恰到好處的安排。

  在畫中,上方藤蔓爬升至畫布之頂,彷彿自然編織而成的拱門,橫越整個畫面,像是為了這場「花的表演」揭開序幕。這樣的構圖形式,在當時靜物畫的脈絡中是相當大膽的,它打破了室內空間的局限,也將觀者的視線引入一個活生生、充滿氣息的自然世界。

  回到浪漫主義的脈絡,德拉克羅瓦的創作不只是對眼前景象的描摹,而是一種情感的重構。他不滿足於精準地描寫每一朵花的植物學特徵,他渴望的,是整體視覺的震撼與感官的流動。他曾明言,過多的花卉畫家沉溺於細節的摹寫,卻忽略了整體印象的魅力。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