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數學試題疑出錯 老師指涉歧義促取消

  【大公報訊】DSE中學文憑試數學科必修部分本周一(7日)開考,今年試卷難度引起討論,卷二其中一題MC(選擇題)更惹爭議,不少考生及補習老師質疑是否出錯。有數學老師及學者分析,指MC題字眼涉有歧義或用錯字,而題目經計算後亦可出現多個結論,令考生無法選擇最準確的答案。

  有老師形容問題嚴重、不可接受,質疑考評局審題是否足夠;而部分考生或因此多花時間作答,對他們不公平,促考評局正視及處理,「絕對需要解釋」,建議取消該題或向所有考生給予同分。

  據悉,有爭議的題目包括第34題考核「對數方程(Logarithmic Equations)」及「指數方程(Exponential Equations)」,考生需要根據題目,在同一直角坐標系(rectangular coordinate system)」上,描畫兩條方程的圖像(graph),然後判斷題目列出的3個描述是否正確。

  一名任教超過十年、不願具名的資深數學老師認為,該題的英文字眼「cuts」存在歧義。他解釋,「cuts」在數學上沒有一個嚴謹定義,部分老師認為包含交叉及相切(touches)的意思,從而得出「只有Ⅲ」的答案;亦有老師將「cuts」解作只有交叉而得出答案D。至於對應的中文字眼「相交」,他指,圖像上可出現兩種情況,令正確答案「只有Ⅲ」,但題目沒有提供這個選項,令考生「揀唔到答案」。

  就有關問題,考評局周三(9日)回覆,數學科必修部分已進入評卷階段,不會評論個別試題、答案及考生表現等機密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