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看美國關稅戰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 鄧 宇
商品貿易領域逆差與服務貿易領域順差,是美國作為消費型、投資型經濟體的典型特徵。對美貿易順差的經濟體往往大量購買美債,在「石油美元回流」體系中,上述經濟體以「投資」方式進入美國金融市場
瑞銀財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資總監 Mark Haefele
基準情景下,今年美國GDP增速預計放緩至1%以下。隨着經濟、政治、商業等領域壓力的增加,白宮或逐漸降低有效關稅稅率,即便如此,美經濟或仍大幅放緩,而通脹引發的價格壓力將轉嫁至終端消費者
申萬宏源策略首席經濟學家 王 勝
從歷史經驗看,「關稅戰」中長期並不利於美國利益,包括會加劇貿易爭端,並加速美國的衰退。在美國經濟數據轉弱催化下,近期美匯指數走弱、美債利率下行、美股市場下挫,未來要關注美國經濟轉弱風險
財經評論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兼職教授 譚浩俊
美國出現貿易逆差,是其產業結構出現問題,而非其他國家或地區佔了美國的便宜。事實上,逆差環境中,其他經濟體用廉價勞動力、低成本、低價格,為美國企業和民眾創造了巨大利益\&
大公報記者倪巍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