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預算/多地已開展零基預算試點 初見成效

  圖:盤活資金,才能更好為百姓服務。圖為廣州市荔灣區社區食堂為當地居民服務。/新華社
  圖:盤活資金,才能更好為百姓服務。圖為廣州市荔灣區社區食堂為當地居民服務。/新華社

  雖然「零基預算」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尚屬首次,但記者梳理發現,從2019年到2024年,山東、廣西、安徽、河南等地都已先後出台零基預算的文件和改革方案。目前,多項改革已初見成效。廣西在前兩輪零基預算審核過程中共盤活存量項目支出181億元(人民幣,下同);河南鄭州試點預算評審壓減資金初步統計達30億元,審減率達到39%。

  今年,更多地方將零基預算改革提上日程。廣東省財政廳數據顯示,2025年省級預算優化調整專項資金項目112個,騰出超過100億元資金;取消支出項目180個,收回27億元;推動科技創新、就業創業、縣鎮村建設、貼息擔保等4類資金整合,破解多頭安排、交叉重疊問題。

  山東則提出將零基預算理念貫穿預算編製全過程,還大力推進績效評價「末位淘汰制」等創新性改革舉措;在內蒙古,實施零基預算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已經印發,並計劃於2027年實現自治區、盟市、旗縣全覆蓋;3月18日,江西印發《關於深化零基預算改革進一步提高預算管理水平的若干措施》,提出清理退出到期和低效無效部門預算項目、全面清理政務數字化項目、全面清理和規範財政專項資金等措施。

  業內分析認為,從各地區的情況來看,零基預算改革普遍能產生10%以上的預算支出規模削減。假設在全國層面的支出核減率為5%-10%,則能相應盤活1.4萬億至2.9萬億元的財政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