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吱喳喳圓舞夜》 帶來沉浸式音樂體驗

  圖:音樂會《吱吱喳喳圓舞夜》由維也納現代聲音樂團演出。
  圖:音樂會《吱吱喳喳圓舞夜》由維也納現代聲音樂團演出。

  維也納現代聲音樂團為慶祝奧地利作曲家小約翰·史特勞斯的二百周年誕辰,委約當代作曲家胡夫岡·米特勒重新編排,在香港藝術節呈獻《吱吱喳喳圓舞夜(tritsch tratsch)》音樂會,帶來多首小約翰·史特勞斯的經典圓舞曲及波爾卡舞曲。是次演出以創新的管弦編制演奏融合電子音樂,在管弦樂外加入各種各樣的音效,令人彷彿置身於19世紀的維也納舞會。

  德語中的「tritsch tratsch」是指「閒言碎語」,體現維也納人熱衷聊八卦的特點。小約翰·史特勞斯於1858年寫下《吱吱喳喳》波爾卡,當時他剛完成於俄羅斯舉行的夏日樂季巡演。在維也納的報紙上,人們紛紛揣測他是否在聖彼得堡談戀愛、訂婚甚至結了婚,而史特勞斯最終在維也納完成了這部作品。《吱吱喳喳圓舞夜》將小約翰·史特勞斯的名曲濃縮到一場創新的演奏會中,並帶領聽眾探索其曲目所描繪的世界。

  演奏會的創新在於維也納現代聲音樂團沒有採用大型的弦樂編制和四支圓號,而僅用三把小提琴和一支圓號來演出史特勞斯的經典曲目,並加入真實的音效,營造《雷電波爾卡》中的雷電聲和《波斯進行曲》中的馬匹嘶叫聲,而在多首曲目中隱隱約約出現交談聲,令人彷彿身處這位音樂才子所在的維也納舞會,對他進行「閒言碎語」。

  電子音效耳目一新

  在開場的《你和你》中,演奏會以弦樂與合成器製作的風聲結合,帶來別具一格的聽覺體驗;而演奏下一首《輕如鴻毛》時,演奏者看起來卻是用口技來模仿鳥叫聲,把音樂廳直接帶到這首曲子所演奏的克拉普芬森林之中。接下來的《春之聲》與《女人頌》則以女性的喘息、小聲嘀咕豐富演奏的聽覺感受,使得聽眾更加投入到曲目的意境中。這種將管弦樂、電子音樂與口技結合的演出形式,耳目一新。

  《波斯進行曲》同樣令人印象深刻。演奏者以彈奏、點撥的方式來讓弦樂器發出聲音,奏響清脆婉轉的音色,接着樂曲的節奏一步步地加快,穿插馬匹嘶叫聲,帶領聽眾從前幾首曲子中的舞會來到西亞的茫茫荒漠;《雷電波爾卡》中緊湊鼓聲、急促節奏和較大聲量,讓演奏廳忽然「電閃雷鳴」。

  總的來說,前幾首曲目中的一些背景人聲較為嘈雜,會略微分散聽眾注意。然而瑕不掩瑜,演奏會的聽覺感受新穎,電子音效的加入帶來獨特的沉浸感。

  大公報記者李兆桐(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