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教育久久為功 守護香港繁榮穩定
陳克勤 立法會議員
即將到來的4月15日,是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在國際局勢日益動盪,美國針對中國打壓手段愈發激烈的當下,維護國家安全絕對是香港仍需堅守的持續性重要課題。特區政府在宣傳、傳播維護國安的相關資訊時,須與香港所面對的實際風險及全球時事相結合,讓市民特別是青少年全面了解有關事件的來龍去脈,從而更加客觀地認識世界,意識到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香港特區根據基本法第二十三條就維護國家安全進行本地立法,是香港特區的重要議題之一。不過,由於種種原因,20多年來特區未能履行這憲制責任,長期處於國安「不設防」的狀態,導致香港在外部勢力的滲透下,於2019年發生修例風波,嚴重影響香港的繁榮穩定及社會安寧。這些深刻的教訓,正是國家出台香港國安法的原因所在。去年香港終於在接近回歸祖國的第二十七個年頭,通過及實施《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使香港維護國安的法律體系得以健全,香港亦完成了由亂到治的重大轉變,逐步邁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
依法護國安符國際慣例
事實上,維護國家安全是每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對於香港特區而言,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亦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最高原則。近期,美國當局再次對中央及特區6名官員實施「制裁」,理由竟是香港執法部門引用香港國安法律追緝19名海外人士,包括1名美國公民和4名在美居住的人,構成「滋擾」及「威脅」。
好像美國國務院聲明所說,發布通緝令追緝國安疑犯,便會造成所謂「滋擾」及「威脅」,那麼因揭發美國戰爭罪行的澳洲公民阿桑奇,他多年來遭受美國的全球通緝及跨境法律行動,又屬什麼行為?每當美國當局以所謂自由、人權為理由,對他國事務進行粗暴干預時,都應想起美國對其他人所作的行為。
香港特區在國安教育方面,應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案件進行對比,一方面充分說明維護國家安全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能更加清晰地展示香港特區執行維護國安法律時,高度符合國際準則及國際法例。
結合國際局勢強化國安意識
展示國際準則,也是有關國家安全教育的良好切入點。在法律、商貿、金融等多個方面高度國際化,是香港競爭力的來源所在。如果一些國家的單邊主義、霸權主義行動,導致行之有效的國際組織準則、國際貿易供應鏈停轉,也會對香港的經濟、發展利益造成衝擊。
近期,美國特朗普政府以「美國優先」為由,對全球多國加徵關稅,引起全球經濟市場動盪。美國的行動不僅有違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亦嚴重損害現行國際貿易體系,對多國的經濟造成影響。現行的世界經濟體系中,很多國家都在全球貿易鏈中扮演重要角色,許多主流的消費品亦非由一國或地區全權生產,從原材料,到加工製造,再到物流運輸,都需要全世界各國的通力合作。因此,這些打破國際秩序的行為,明顯會對其他國家的發展利益造成影響,甚至對一些依賴對外貿易的國家造成嚴重打擊,更可能引發由於經濟動盪所造成的社會不穩。香港在推動國安教育時,亦可結合上述正在發生的國際大事,向受眾釐清國際大事中,可能造成的嚴重國安風險和後果,從而對國家安全的概念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
維護國家安全教育是一項需要久久為功、持之以恒的重要工作。對於香港而言,更須逐步彌補回歸前及回歸後相關方面的缺失。隨着國際局勢的風雲變幻,香港社會能夠更加深切地體會到「沒有安全就沒有發展」的安全發展觀,從而建立起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共同守護香港的繁榮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