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區議員「四個第一次」表現佳
香港文匯報訊 特區政府於3月31日公布全體470名區議員上任首年的工作報告。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前日在社媒上發文表示,新一屆區議會有「四個第一次」:第一次引入履職監察制度,確保區議員盡責履職;第一次全體區議員出席率不低於80%,為歷屆之最;第一次全體區議員上任3個月內成立辦事處,每周開放不少於40小時,包括至少4小時的非辦公時間;第一次全體區議員每年提交工作報告,系統化向社會匯報區議員的工作。她強調,每個第一次都是要回應市民對新時代區議員的期望,希望區議員能履職盡責,多接觸市民,協助政府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報,更好為市民排憂解難。
麥美娟表示,她曾任區議員達26年之久,見過勤勉盡責者深耕社區,也目睹過敷衍了事的躺平現象,甚至有每三個月僅現身一次會議的議員,卻能穩坐整個任期,「新一屆區議會的表現可說是前所未有……都盡責履職,達成了區議會主席指派他們的任務和各項目標。」
對外界關心區議員開會發言次數或是處理個案/查詢的數目差異等問題,麥美娟表示,她擔任議員多年,見識過拉布八個十個小時的會議,也聽過無數「為講而講」的發言。「我想最重要的還是會議的成效,是有沒有就議題充分反映到地區意見,而不是簡單的時長次數。我也了解到區情不同,人口密度不同,自然會出現個案的數目差異,單純講求數字難顯真章。」
麥美娟:見長者家牆上貼議員姓名電話
「我還記得今年和區議員及關愛隊探訪兩個家庭,家中成員因嚴重意外而重傷或不幸逝世,家庭頓失經濟支柱,陷入困境。」麥美娟說,當時正是區議員們透過地區網絡聯絡到他們,比所有部門、慈善機構都要快,並馬上協助他們向不同社區基金或善團申請援助金,以解燃眉之急,及後也作為橋樑聯繫社會不同的有心人向他們提供援助並持續跟進。「數字上,這只是兩個個案,但其意義絕非冰冷數據能夠反映。」
麥美娟強調,數字當然有其價值,可以讓公眾客觀了解議員的部分工作,但絕非衡量服務的唯一標準,區議員更要用實際表現爭取更多市民的認同,「早前我到東區與區議員及關愛隊探訪長者家庭,在聊天中發現長者家中牆上貼有一張微微發黃的紙,寫有緊急聯絡人的資料,赫然寫着的並非子女的聯絡方法,而是當區區議員的名字和電話。這8位數電話號碼的背後,是議員用誠心服務換來的信任,我想這才是區議員最有意義的『數字』。」
另外,麥美娟前日在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上簡介了民青局的工作情況及未來計劃,包括落實《青年發展藍圖》中的多項措施;促進不同地域青年交流;擴展家庭和婦女發展培訓;積極展開公民及國民教育活動;加強地區發展工作如關愛隊服務、支援少數族裔人士融入社區以及試行「聯廈聯管」計劃等(見表)。
民青局最新工作及計劃概況
青年發展
●積極推動各政策局落實《青年發展藍圖》內超過160項措施,各政策局其後又推出累計約90項的後續新措施
●持續推展各項境外交流及實習計劃,讓青年人擴闊視野、認識國家、放眼世界;下半年將舉辦第二屆青年發展高峰論壇,促進不同地域青年間的交流
●在南昌社區中心和毗鄰的通州街臨時街市設置「連青人網絡」實體互動平台,推行香港青年好故事計劃;將啟德社區隔離設施改造為青年發展設施,包括設立青年驛站旅舍和青年文化藝術與體育交流空間
公民及國民教育
●在2025/26年度會繼續與公民教育委員會合作,通過多元的渠道和方式,例如講座、專題展覽和互動劇場等,向市民大眾推廣公民和國民教育,協助大家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公民意識和愛國情懷,提高大家對法治的認識
家庭和婦女發展
●第二季推出試行兩年的「『友』妳啟導」友師計劃,為有志投身專業行業或商界的本港大學女生配對女性領袖友師,並提供相關培訓及活動,目前已展開相關的籌備工作,並成功招募了約50位友師
地區治理
●截至今年1月底,關愛隊已合共探訪約39萬個有需要住戶,並提供約4.3公次支援服務;下一服務期增加對關愛隊的資助金額,在2025/26年度的預算為3.19億元,讓關愛隊將關愛工作做深做廣
少數族裔
●民政事務總署將邀請多一間現有的少數族裔人士支援服務中心,以提供傳譯及翻譯服務,減輕他們因言語不通而面對的不便,目標是在今年內投入服務
大廈管理
●最快在六月在油尖旺、深水埗、九龍城及荃灣推行為期一年的聯廈聯管試驗計劃,協助三無大廈和舊式單幢樓宇的業主,共同聘用同一間物業管理公司管理多間大廈,已預留700萬元推行試驗計劃
打擊非法賭博
●4月2日就規範籃球博彩活動的建議方案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公眾諮詢,並會在考慮所有公眾意見後再決定下一步工作
資料來源:民青局局長麥美娟4月8日在立法會財委會特別會議的發言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蔡學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