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祐才:聚共識促融合擔使命 共繪灣區發展新篇章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廣東社團總會常務副主席、中港國際集團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鄧祐才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廣東社團總會常務副主席、中港國際集團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鄧祐才

●鄧祐才多年來捐款予佛山大學,其行政辦公樓冠以其名「祐才樓」。
●鄧祐才多年來捐款予佛山大學,其行政辦公樓冠以其名「祐才樓」。

●2022年,鄧祐才獲評選為「廣東好人」。
●2022年,鄧祐才獲評選為「廣東好人」。

●2025年3月30日,鄧祐才(右二)作為油尖旺大南關愛隊隊長,出席「中華文化·香港繽紛關愛社區嘉年華」活動。
●2025年3月30日,鄧祐才(右二)作為油尖旺大南關愛隊隊長,出席「中華文化·香港繽紛關愛社區嘉年華」活動。

●2025年4月3日,鄧祐才(中)作為主講嘉賓出席香港廣西九龍西(油尖旺)服務中心與香港廣西賀州市同鄉聯誼會主辦的學習全國兩會精神座談會。
●2025年4月3日,鄧祐才(中)作為主講嘉賓出席香港廣西九龍西(油尖旺)服務中心與香港廣西賀州市同鄉聯誼會主辦的學習全國兩會精神座談會。

●2025年3月30日,鄧祐才(右二)作為主講嘉賓出席由香港成都社團總會、九龍西區各界協會、香港南海同鄉總會、九龍總商會聯合主辦的兩會精神分享會。
●2025年3月30日,鄧祐才(右二)作為主講嘉賓出席由香港成都社團總會、九龍西區各界協會、香港南海同鄉總會、九龍總商會聯合主辦的兩會精神分享會。

●2024年11月12日,鄧祐才獲邀參加中山大學百年校慶。
●2024年11月12日,鄧祐才獲邀參加中山大學百年校慶。

  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強調,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人民政協要堅持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中心環節,更好發揮統一戰線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政治作用。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廣東社團總會常務副主席、中港國際集團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鄧祐才表示,凝聚人心、達成共識對香港發展至關重要,香港各界應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共為香港繁榮和融入國家發展出力。

  凝聚社會共識 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

  鄧祐才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這句話為香港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啟示。他認為,香港需要凝聚社會共識,以更大合力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為香港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鄧祐才進一步指出,法治是最好的投資環境,是保障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石。他提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特別強調穩定樓市和股市,為民營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法治精神能夠穩定投資者信心,為香港及國家吸引更多投資,助力高質量發展。

  此外,他還提到丁薛祥副總理對香港的殷切期望,形容香港是「鑽石」而非僅僅是「明珠」,意在鼓勵香港在東西方舞台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扮演好「超級聯繫人」的角色。丁薛祥副總理對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提出「三點希望」,第一是帶頭將全國兩會精神宣傳好、落實好,第二是帶頭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第三是帶頭凝聚港澳發展強大合力。因此,作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的鄧祐才表示:「在內聚能量,在外樹形象。講好中国和香港故事是我們的歷史使命。」他呼籲港區政協委員帶頭分享並落實兩會精神,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凝聚社會力量,推動香港與國家共同繁榮。

  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

  鄧祐才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戰略核心,承載着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使命。他指出,大灣區發展的關鍵挑戰在於區域間發展成本差異問題,香港、澳門與內地城市在樓價、消費及人力成本上的顯著差距,可能制約深度融合進程。需通過政策引導和時間調整,探索差異化協同路徑。他建議,香港需充分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在金融、法律等專業服務領域強化樞紐作用。同時需要加快建設北部都會區,將其打造成為創新發展的實驗基地,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從而拉近距離,降低區域間發展成本差異。

  他強調樹立示範標杆的重要性,建議梳理香港企業成功融入大灣區的典型案例,特別是青年創新創業項目,形成可學習借鑒的經驗模式。特區政府需強化政策協同,在人才引進方面建立靈活機制,既保持香港高端人才吸引力,又促進灣區內部人才流動。

  鄧祐才還指出,在支持青年創業過程中需建立審慎的基金使用與考核機制。政府提供的創業扶持資金應注重實效導向,嚴格審核項目可行性,重點考察其創造就業崗位、帶動產業發展及貢獻稅收的實際能力,避免資源空轉或低效投入。他建議設立明確成效指標,對未能實現促進就業、缺乏可持續商業模式的項目應及時優化調整,確保政策資源精準賦能優質創業團隊。

  他還表示,大灣區建設需把握「成本優化」與「制度創新」雙輪驅動,一方面通過基礎設施聯通和政策協調降低要素流通成本,另一方面深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打造制度型開放新高地。堅持優勢互補、錯位發展,才能真正釋放大灣區「9+2」城市群的聚合效應,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注入新動能。

  慷慨公益 勇擔社會責任

  鄧祐才積極投身社會事業和慈善事業,他幾十年如一日,以個人或公司名義,通過各種方式成立了多個慈善基金,向社會各界慈善捐款已達上億元數額,廣泛用於愛國社團活動經費、賑災、敬老、助學、助殘、改善治安等各項社會慈善事業。例如,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設立教育基金;以個人名義,創立佛山大學「鄧祐才助學金」;向佛山石門中學、羅村二中捐資用於獎教助學,牽頭捐資在家鄉成立松柏慈善會,支持家鄉連續十五年舉辦「孝德文化節」,並連續十多年捐助100戶南海單親特困家庭過百萬元;同時,在國家抗擊洪水、地震、雪災等自然災害過程中,慷慨解囊支持災區人民重建家園;多年堅持為貧困地區建設希望小學捐款。鄧祐才表示:「財富源於社會,最終回歸社會。」他始終認為行善只是為人的本分,從不張揚。

  同時,鄧祐才擔任油尖旺大南關愛隊隊長,配合特區政府完善社區治理,成為政府與市民之間的溝通橋樑。對於有着多個社會公職和身份,鄧祐才表示:「參與社會事務,我覺得是對社會責任承擔的一個表達,我擔任的每一個社會公職都意味着在不同的領域回饋社會,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在慈善事業上有所發展,同時也能影響帶動更多有影響力的人參與其中,回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