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只是開始」 美謀操縱盟友匯率減美企稅收
香港文匯報訊 《金融時報》周三(4月9日)報道,美國試圖在關稅談判中,施壓貿易夥伴放寬農產品進口標準、削減對美企的稅收,甚至威脅操縱盟友的貨幣匯率,以利好美國商品出口。貿易專家警告,美國此類非關稅武器將衝擊司法、金融、貿易等領域,較關稅戰對全球供應鏈的衝擊力更甚。
白宮貿易與製造業高級顧問納瓦羅周二宣稱,美國準備好挑戰貿易夥伴所謂「不公平做法」。他列出的清單包括操縱貨幣匯率、「歧視性」進口商品標準,以及歐盟等地針對美國科企的所謂「法律戰」等。納瓦羅揚言,「對於作弊數十年、現時卻請求美國降低對等關稅的各地領導人,這只是開始。」
美國已率先在談判中向韓國發難。美方常年不滿韓方設有嚴格汽車碳排放法規、拒絕進口部分美國牛肉,以及對Netflix等美國串流媒體徵收網絡費用。首爾大學貿易專家李在珉(譯音)指出,韓國限制部分牛肉和稻米進口是為保護本地農民。向海外串流媒體徵收網絡費,也是旨在保護自家營運的串流平台。韓國若為尋求美國降低關稅跪低放寬相關限制,勢必引來民眾強烈反對。
圖逼日圓升值利好美出口
日本亦派出代表與美國磋商降低對等關稅。金融業界分析,美方選擇財長貝森特領導談判團隊,是特朗普政府試圖施壓日本央行,變相操縱日圓升值、利好美國商品出口日本的訊號。在美方壓力下,日本央行可能被迫令日圓升值,承擔自廢武功削弱日本出口、陷入經濟衰退的風險。
逼盟友進口瘦肉精豬肉
面對英國、歐盟和澳洲,美國可能施壓盟友放寬食品進口標準,包括允許進口美國使用生長促進劑處理的牛肉,以及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豬肉等。美國也不滿歐盟向美國科企徵收高額數碼服務稅,依照《數碼服務法》處以高額罰款,不排除施壓歐盟作出妥協。
英國前財政部顧問佩爾松警告,相較容易理解的關稅政策,針對非關稅壁壘的攻擊會涉及更多貿易以外領域,較關稅本身的衝擊力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