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李月華:推動金融科技融合發展 履職盡責貢獻國家社會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東莞社團總會會長、金利豐金融集團行政總裁朱李月華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東莞社團總會會長、金利豐金融集團行政總裁朱李月華


●2025年3月20日,朱李月華(前排左五)出席香港東莞社團總會社團首長學習全國兩會精神分享會。
●2025年3月20日,朱李月華(前排左五)出席香港東莞社團總會社團首長學習全國兩會精神分享會。

●2025年3月27日,朱李月華參加香港江蘇婦女聯合總會學習全國兩會精神分享會。
●2025年3月27日,朱李月華參加香港江蘇婦女聯合總會學習全國兩會精神分享會。

●2025年3月19日,朱李月華出席香港東莞社團總會第五屆會董就職典禮。
●2025年3月19日,朱李月華出席香港東莞社團總會第五屆會董就職典禮。

  高質量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是今年全國兩會其中兩大主調。作為香港金融業界重要一員,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東莞社團總會會長、金利豐金融集團行政總裁朱李月華明確表示,將致力發揮自身專業所長,服務國家發展所需,透過與科技界、教育界等其他領域的委員合作,共同推動金融與科技的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落地。與此同時,利用多種渠道與公眾交流,聽取民意,積極履行委員職責,為國家與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

  擁抱科技創新 實現金融高質量發展

  「今年兩會成果豐碩,實在鼓舞人心!」朱李月華欣喜表示,「會上強調高質量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表明了國家對經濟結構轉型和科技創新的重視進一步提升,這對金融行業來說,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

  她指出,高質量發展強調經濟增長的質量而非單純的速度,要求金融行業在資金配置中更加注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透過提升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確保資金流向符合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至於創新驅動發展,則要求金融行業積極擁抱科技創新,推動金融科技的應用與發展。「我們可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以提升服務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為中小企業和創新型企業提供更便捷的融資渠道。當然,金融行業自身也需要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如數字貨幣和跨境支付解決方案,以適應全球化和數字化的趨勢。」

  為實現金融經濟高質量發展,朱李月華在今年的提案中提出了多項建議,包括通過深化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優化金融環境、推動金融科技創新及拓展國際市場,進一步提升香港金融業競爭力,助力國家發展;加強資本市場對接,簡化民營企業赴港上市的審批流程,並放寬對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盈利要求,以吸引更多優質企業來港融資;強調提升金融服務效率、發展數字貨幣、加強國際合作,並建議中央支持香港試點資本項目開放,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助力內地民營企業創新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實現兩地互利共贏等等。相關建議,積極回應了兩會提出要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加強國際合作的政策措施。

  深化國際合作 扮演「超級聯繫人」角色

  事實上,中央政府多次強調支持香港發展經濟,並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扮演「超級聯繫人」的角色,保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這個「金漆招牌」。對此,朱李月華分析說,香港一直以「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在內地與國際市場之間發揮着橋樑作用,當中在資本流動、人民幣國際化和跨境投融資方面成效尤其顯著。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亞洲首屈一指的金融科技中心,香港有足夠條件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能,而在發展成為亞洲綠色金融樞紐之際,未來更可透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深化合作,推動綠色債券發行和可持續發展項目。同時,借助「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等機制,進一步拓展跨境金融互聯互通,吸引更多國際資金流入內地市場。「憑藉法律、會計和仲裁等專業服務的固有優勢,與中東和東南亞等地區合作的不斷提升,香港的綠色科技和金融服務發展前景無可限量。至於在相關領域與內地的合作方面,香港可以利用其國際化優勢,推動內地金融科技產品的國際化,同時引進先進技術和經驗,實現雙方的互利共贏。香港金融界亦應加強與內地的合作,包括共同研發金融科技產品、政策協同以及人才交流,積極促進兩地市場的互聯互通。」

  談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朱李月華指出,香港應持續推動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鼓勵企業發行綠色債券並提供稅收優惠,以吸引投資。同時,開發多樣化的綠色金融產品,如綠色基金和可持續投資組合,提升資訊披露的透明度,增強投資者信心。此外,可利用金融科技,如區塊鏈技術實現綠色項目的追蹤和管理,以促進綠色金融的效率。「值得留意的是,香港在建設亞洲綠色金融中心方面具有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政策支持,但也面臨市場意識不足和標準缺乏統一的挑戰。為推動綠色金融發展,香港應建立統一的綠色金融標準,加強跨境合作,開展綠色金融教育,並鼓勵科技創新,以提升綠色金融的效率和可持續性。」

  明確定位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朱李月華特別提到,兩會強調要推動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就此,她建議,香港應明確自身的定位和角色,成為連接國際市場與內地市場的橋樑。首先,香港可以利用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推動資本流動和人民幣國際化,為內地企業提供融資支援。其次,可作為高端服務業的集聚地,為內地企業提供法律、會計、諮詢等專業服務,助力其走向國際市場。「我們必須加強以下幾個領域的合作:一是金融科技領域,推動兩地在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合作和人才培養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二是綠色金融領域,香港可以發揮其綠色金融中心的優勢,支持內地在可持續發展和環保項目上的融資;三是教育與人才培養,通過建立聯合培養機制,提升兩地在高端人才和技術創新方面的合作。深信通過這些努力,香港當能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實現互利共贏。」

  與此同時,朱李月華強調,香港還需加大力度,從多方面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發展。當中,可透過加強區域合作機制,推動三地在政策、經濟和科技領域的協調與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應對發展中的挑戰。同時,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提升交通和通信領域的互聯互通,確保人員和貨物的流動更加順暢。此外,應發展創新科技產業,鼓勵三地在人工智能、綠色科技和生物醫藥等新興領域的合作,共用資源和技術,推動產業升級。同時,優化營商環境,簡化跨境商業流程,吸引國際企業落戶大灣區,並建立跨區域的人才培養機制,促進高素質人才的交流與培養,以支撐大灣區的長遠發展。「金利豐金融集團對大灣區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在歷史機遇面前,我們將聯同業內同仁全力支持『滬港通』『深港通』等機制,加強區內資金流動與人民幣國際化,並投資綠色金融與智慧城市建設,推動區域可持續發展。此外,會運用金融科技提升服務效率,並參與跨境人才培養,助力大灣區建設成為具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和經濟樞紐。」

  朱李月華深信,借助國家的科技政策和資源,香港未來必可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綠色金融,以及推動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興產業發展方面,實現新的突破。她個人作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將致力發揮雙重積極作用,透過在港加强政策協調和宣講,確保國家相關政策能夠有效落實到香港,並助力香港各界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推動更深入的文化交流與合作,鼓勵兩地在教育、科技和文化等領域的交流,以增強相互理解和認同。此外,關注民生問題,全力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期望特區政府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更加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好發揮『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為香港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更有利的環境與條件。履職盡責,擔當有為,是委員應有之義,我定當更好發揮自身的專業作用,積極助力香港拚經濟謀發展,在國家建設發展的新征程上,貢獻更大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