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加強周邊合作應對美國關稅戰
上海環太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副理事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劉強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與2013年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相比,今次召開的中央周邊工作會議,所涵蓋內容更加廣泛,體現了中央以外交為中心,包含軍事、貿易、航運等多領域全面經營周邊的戰略思維和戰略部署。特別是在美國悍然發動關稅戰的背景下,處理好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關係,有望為中國化解美關稅霸凌、尋找經濟新增長點建立地緣依託。
「從經濟的視角看,特朗普此次發動了全球範圍的關稅戰,中國對美出口受到較大限制,通過今後加強與周邊國家的經濟合作,可以為中國企業創造更多的市場機會,緩解關稅戰帶來的壓力。」劉強說,東盟已經連續多年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生效後,中國與周邊經濟體形成深度綁定。
挑戰與機遇並存
此外,在推動「一帶一路」倡議上,中巴經濟走廊、中老鐵路、瓜達爾港等項目成功與否,也高度依賴當地的政局穩定。而南海、馬六甲海峽則是中國能源進口(80%原油經南海運輸)和貿易出口的「生命線」,這些方面都有賴於中國如何經營好周邊。「中國在維護貿易秩序和區域穩定方面發力,也將提升自身在國際舞台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劉強進一步指,儘管近年來在經營周邊安全問題上取得了諸多成績,但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影響下,中國周邊安全形勢呈現複雜化、多維度挑戰與機遇並存的特點。
在地緣政治領域,中國周邊有複雜的歷史糾葛和海陸領土爭議,當前又面臨大國博弈、非傳統安全威脅的交織挑戰。「只有將周邊經營好,我們才有更加穩定的周邊安全環境,才能更加心無旁騖地謀發展,並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瀚林 北京報道